通信运营商多名核心高管离职内幕曝光
移动电信市场部总经理同步离职:高念书没转行,刘平投奔基金
尚晓蒲/文
刘平 资料图
基础通信运营商再现核心高管离职潮
中国电信集团市场部总经理刘平已经在日前离职,去向是基金公司。河北电信总经理王国权将接替刘平,出任中国电信市场部总经理一职。王国权从河北廊坊干起,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口碑很不错。
据了解,上周还在出席2016年天翼终端交易博览会的刘平,是在18日正式辞职的。他下一步的去向,并非之前的平安风投董事长,而是一家基金公司。关于刘平辞职的具体原因,外界尚不清楚。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刘平,曾担任中国电信香港公司新闻发言人,后来任山东电信总经理。2011年左右,刘平调任中国电信集团市场部总经理至今。
业内人士称,在运营商的二级部门中,市场部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负责运营商业务营销、推广。
颇为巧合的是,就在不久前,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总经理高念书也正式离职。他其实并未转行,下一站是通信行业相关的亚信软件CEO。
高念书在中移动颇受器重,曾被派往地方政府任职锻炼过。高念书在中国移动的职级是“二级正”,属于运营商的核心高管。
有媒体数据报道称:2013年之前,运营商每年离职员工数不超过3000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不超过1%。但2014年,电信、移动主动离职员工均超过5000人。2015年,中国电信上市公司员工离职1万人,占员工总数约3%。同时,中国移动离职员工1万人,占员工总数约5%。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变化对运营商来说也不是坏事,走出来引进来,正常的人员流动有助于运营商人才结构的调整。
写给百万通信运营商员工的公开信
尚晓蒲 / 文
未来四大通信运营商新蓝海是三网合一网业分离 物联网电子商务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手机支付
我个人预测分析 5年后,当我们见不到靠人海战术、天天降价促销的运营商,见不到整天高喊着要互联网转型的运营商,这其实是整个行业的好事。告别浮躁、告别激进、告别粗放,用匠人之心做好网络,用实业之本做好运营。中国需要一批强大的本国运营商,而这种强大,不在于政策保护下垄断形成的壁垒而强大,更应该是回归本质之后的简单与笃定的强大。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不忘初心,做强做优做大通信央企是必须要完成的政治经济任务。
从1969年第一次以5.17为“世界电信日”开始,这个日期某种层面上已经成为运营商的一个代名词。这一天代表着通信行业的兴衰荣辱,烙印着电信运营商的深深痕迹。
但与曾经的辉煌历史不同,近年来,运营商可谓在互联网大潮中颇为失落,面对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运营商被弱化、被边缘化,从原来的全面通信服务平台,从各类SP/C P都必须依靠的大树,逐步转化成普通的管道,屡屡被互联网公司“过顶传球”———越过运营商,直接与客户发生关联。同时,运营商在技术创新中也不断被边缘化,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少,设备的更新发展由设备厂商主导,手机终端的更新换代由手机厂商发力,软件开发和完善由软件开发公司控制,IC T集成服务由很多集成服务公司统揽,真正属于运营商的核心能力和独一无二的优势是什么?也许只有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体。
另外,运营商还在头上戴着“垄断”的光环,这个光环让很多老百姓把怨气撒到运营商头上,网费高、服务差、网速慢等等,动不动把运营商摆在与石油石化、电力能源、银行证券等一样的垄断地位。
这几年来,运营商的日子可谓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所以运营商在这几年一直谋求自我转型,但无论哪家运营商的创新突破之路都难言成功。口号喊了好几年,格局其实基本没变。运营商的主要收入和利润,依然来自“信息搬运”的服务费。语音年代,搬运的是“语音”;短信年代,搬运的是“文字”;互联网时代,搬运的是“比特”。虽然总不甘心当搬运工,但实际上,运营商沦为“信息管道”的根本命运,从来没有改变过。
这不禁让曾经辉煌的运营商迷惘,再过5年,运营商会变成什么样子?
运营商在多年前还是很酷很炫很时尚的科技公司,那时能发个电报、打个电话、拨号上网是非常潮流的事情;但现在这些已经变成了与用煤气做饭、用自来水洗衣、用电来开电灯一样的生活必需品了。所以,运营商的未来回归普通的“水电煤气”公共事业服务主体是必然的大趋势,只不过与后者带有独家生意的性质不同,电信服务领域火热竞争的格局不会改变。而且,运营商之前赖以发展的“门槛和捆绑”手段,在越来越开放与共享的互联网时代,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比如手机之前是运营商定制的,移动的手机不能插电信的卡,电信的手机用不了联通的服务,这是依靠人为设置门槛的方式留住客户的“身”,却越来越难以留住客户的“心”,随着类似“全网通”等开放标准逐步成为主流,运营商越来越需要回归本质。
接下来运营商的路应该是逐步回归通信的本源———“构建好网络、连接好万物、服务好客户、运营好管道”。这不是回头路,而是守好根本。 首先,网络是运营商之本,把管道的运营和服务做到极致,做最好的公共事业服务单位,是未来运营商的首要定位。有时花哨的互联网风口未必适合运营商,踏踏实实把信号覆盖好,老老实实把网络维护好。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演进发展上,紧随技术发展的浪潮,不要踏错节点,该上新技术就要马上上,运营商一百多年来“技术驱动”的发展本质没有改变,其他的都只是锦上添花。联通这几年踏错4G的步点,付出的代价会有点大。
其次,运营商最大的资本是“连接”群体,庞大的连在电信网上的客户,如同互联网公司最看重的“用户”群体一样,只要有尽可能多的用户互联,就有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且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的可能。这也是目前各大运营商圈客户的主要目的。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人”连接的这个市场,多年的沉淀与积累,运营商想要突然改变市场格局非常困难,无论是移动放号还是宽带新装,其实不断淘洗的就是一批批价格敏感的飘忽客户。所以,运营商要进一步扩大“连接”的范畴,下一步核心即是“物联网”,基于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这是“人联网”规模的数倍。三家运营商近期无疑都看到了这一点,未来在这个市场上,将有一番新的厮杀。目前看,移动在网络和产业链上有优势,电信与联通在企业客户的营销服务上经营更加丰富,沉淀更多。鹿死谁手,就看谁能更快占领市场了。
然后,运营商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服务”。虽然运营商的IT计费已经不算落后,但面对客户清楚明白的需求,依然难以让客户满意。未来运营商的“服务”问题,就是简单清晰的计费、及时快速的修障、便捷随时的受理。把这三个问题搞定了,很多服务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且运营商的服务也需要顺应这个开放与迅速变化时代的需求,服务如果能让用户自主参与,服务过程能更多对用户开放实时查询,甚至有些服务实现客户端与网络端的双向同步,对一些类似计费的问题让客户的手机终端参与进来作为参考或辅助,增加透明与公开度,可能会大大减少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四合二是有可能的,网络中立三网合一是肯定的。异想天开不务正业想转基因搞互联网产业是注定要失败的。做好管道搬运工才是通信运营商的人间正道!
最后,运营商的角色是“运营”。面对庞大的客户群,与其整天被低端客户的价格需求牵着鼻子走,不如用心好好研究这些客户,掌握他们的行为动向和价值诉求,把客户的潜在需求激发出来。这都是“客户运营”的课题。运营商的营销一直以来以入网办套餐的一次性营销为主,但入网后的持续接触与频繁联系其实并不多。运营商需要对客户增加“二次运营营销”的成分,把客户在网期间被压制的管道消费欲望释放出来,不断提高流量性价比、宽带速率性价比、基于智能管道的区分速率的收费服务、云存储和分发的增值服务等,不断用运营的思维激发客户需求。
对四大通信运营商未来发展模式的深度思考:在凯恩斯政府宏观调控与达尔文市场化自由竞争之间,在互联网时代下半场又出现了第三只协同共享融合之手。把把高深的学术理论通俗的说白了就是: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已出现第三只手,移动互联网的高级阶段又蛋生了协同与共享经济之手。协同融合与共享经济之手的实质就是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然而,部分员工甚至怀疑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还会出现另外一种发展模式:协同与共享经济时代。
中国通信运营商上半场GDP高速增长的30年已过去。伴随着上半场的市场化私有化自由竞争,达尔文丛林法则的狼性文化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凯恩斯的政府宏观调控计划经济同样不能解决所有社会矛盾。四大通信运营商在下半场将伴随着经济新常态需调结构转方式,现在出现的第三只协同与共享经济之手将重塑行业新业态。
我相信,最近几年从通信央企离职的多位高管,在私营企业下海捕鱼会有一部分人大展宏图,预测至少一半人混的不好。如果属于停薪留职下海创业,最终还会回流到原先的通信央企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