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MSCI公司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与此同时,将继续保留A股在2017年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审核名单上。这也意味着,A股第三次纳入MSCI指数再次遭遇挫折。尽管此后监管部门相关人员表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任何没有中国A股的国际指数都是不完整的,但无法改变被MSCI指数“排除”在外的命运。
此前市场对于A股纳入MSCI指数充满了期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也有诸多市场人士认为是否纳入MSCI指数将会左右股市的波动。但6月15日当天,沪深股市在低开之后,便一路震荡向上,并均以一根中阳线报收。显然,没有纳入MSCI指数,A股仅仅只是在盘中“意思”了一下,并没有把MSCI指数太当回事。
其实,MSCI相关指数早就纳入了中国A股,比如MSCI中国指数、MSCI中国A股指数等。本次A股欲加入的除了MSCI新兴市场指数外,还包括MSCI全球指数,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国际机构。
如果从美国明晟公司2013年开始探讨将A股纳入MSCI指数算起,今年已是A股与MSCI指数结缘的第四个年头了。期间,中国证监会对于A股纳入MSCI指数是非常支持的。如在去年3月20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将积极解决与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和指数纳入相关的技术细节,为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提供更多便利;同时,也将继续与国际机构积极沟通,推动A股纳入国际基准指数工作。而在今年6月12日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更是罕见发声力挺,“中国的A股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大的新兴资本市场和最快速增长的市场,理论上讲,缺失了A股的全球指数是不完整的。”
纳入MSCI指数将为A股带来不同的影响。就短期而言,能为A股引入外资。据测算,按照国际惯例,A股初始纳入比例为5%,则对应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为1.1%,新增资金约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全部纳入后,A股权重为18.3%,对应资金约1.6万亿元人民币。因此,为A股引资是纳入MSCI指数最直接的体现。
另一方面,纳入MSCI指数对于促进A股规范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去年股灾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频现随意停牌与延迟复牌的现象,而为了能够纳入MSCI指数,沪深交易所在前不久分别出台了规范停复牌的指引,规定原则上停牌时间不能超过5个月,并且极端情形下交易所可暂停审批停牌申请。此外,A股纳入MSCI指数,也将有利于A股市场的走出去,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与此同时,也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但是,去年A股纳入MSCI指数未通过,明晟公司提出了包括额度分配、资本流动限制以及投资收益所有权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其于今年4月份又提出了上市公司停牌随意性以及反竞争条款两大问题。显然,MSCI的“胃口”越来越大,亦大有“得寸进尺”之势,其背后无疑是为了利益两字。
笔者以为,对于MSCI的要价,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切忌为了纳入MSCI指数而丧失了自我,损害了我们自身的利益。事实上,即使A股不纳入MSCI指数,A股引入外资的渠道仍然是畅通的。而且,只要我们朝着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不断进步,只要我们能够打造出一个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不纳入MSCI指数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