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昌盛佛运旺 古刹转型展新颜----重返浙江慈云佛学院考察见闻


 



国运昌盛佛运旺  古刹转型展新颜——重返浙江慈云佛学院闻法见闻
赣州杨公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QQ175613195,电话 13766307454)


        我的佛缘缘自于2008年炎夏在浙江慈云佛学院。时隔八年,2016年炎夏,我又重返这方佛界净土,由衷感叹,国运昌盛,佛学院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人生旅途中因不同阶段运势不同而起伏不定,回顾人生所走过的路,就是生命体验的一个个经历,多姿多彩的“际遇”的连续剧。人生好的“际遇”,总是作为美好的记忆,常在心中回味。我于2008年炎夏,在浙江慈云佛学院与全国各地法师结下佛缘,成为我人生美好的记忆。
        当时,我受邀到该佛学院开讲易经和风水,是日晚上十点多钟飞机才降落宁波机场,来接机的法印教务长满面慈祥,一见面就说,老师辛苦啦!从宁波东上高速,往温州方向行驶,约五十分钟的车程,在宁海北下高速,直接驶入象山县方向,约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座落在茶山西麓的浙江慈云佛学院。


        慈云佛学院自1986年开始筹建至今历时二十个年头,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如今她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地位提升。我时隔年重返这方浄土,感到既亲切,又新鲜。梵宇重新,庄严肃穆,建筑恢弘。大殿前新建的左右钟鼓楼,如忠诚卫士守护着。院内遍植花卉,有翠柏、修竹、桂子、黄花、木槿、玉兰、玫瑰、山茶,点缀得更加幽雅脱俗,内供缅甸大玉佛,日本大藏经,象征着祖国与邻邦的友谊长存。院内保存有“竹林观塔”、龙泉古井、大雄宝殿等牌匾,笔力刚劲,堪称“墨宝流芳”。悬挂在老大殿的门楣之上,终年“暮鼓晨钟”,足见修持之勤。此情此景真有“与世无诤”的超脱之感,香客为之留恋忘返。
 



        “慈云佛学院”五个大字。“娟秀而不失刚健,潇洒而不失严谨。”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大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西泠印社社长,赵朴初居士,于1991年的亲笔题字,大门前新安放的六个吉祥狮维护佛学院平安。

       我头顶骄阳,在佛学院转了一圈,往事历历在目:记得2008年,我在慈云佛学院逗留了十多天,为法师开讲易经和风水。其实她们当中不少人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中国佛学院的高 材生,时届中年,都成了各地佛教事业的栋梁之才。法师们国学知识渊博,思维活跃,但上课时都放下架子认真听讲,下课时不耻下问,提出问题与我交流探讨。
        我觉得受过严格佛教修行训练的法师言谈举止,无不透出一种清新典雅、超凡脱俗气质。 让我如置身于世外桃源般,感受到了一种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在法师身上体现一种人间真善美风范,一种真正超凡脱俗的大雅宁静的气质美!
        我每每清晨和晚餐后或课余时间,与寂光法师等人散步。寂光法师是杭州富阳白龙禅寺主持,对中国风水文化研究颇深,但是他藏而不露,不轻易发表意见,总是针对每一峦头龙脉走向或某个建筑物的定向,与我交流,倾听我的看法。
        我与他谈及慈云佛学院的风水格局,认为它的前身为千年古刹慈云禅院(慈云庵),与其所处的风水格局有关。


        慈云禅院位于茶山西麓,竹林深处,院旁群山连绵,松柏苍翠,峡谷峡长,曲径通幽,溪水潺潺。曾有诗人留下“雨或青山碧,云深古寺幽。一行未到此,溪水亦西流”的著名诗句。
        有一天我与寂光法师登上院旁右侧黑虎山(高于左青龙),高处临风而立,可揽全景,远眺对面的朝应峰圆峰盂钵样,四周群山起伏,状似荷花之瓣,慈云禅院居中而建,因其地势外高内低,突兀于山谷中间的一块小丘上,故称“荷花心”。
        我赞叹:“天然莲花心,当作庵用!此地环境阴柔之特质,天然造就了它适合做庵,适合尼姑修行”。
        经测,慈云佛学院大雄宝殿坐向庚申山之小空,山门坤山艮向227度小空。




        群山环抱,白虎雄健,蜿延有情蹲守,左青龙稍低,有情内拱,朝应峰甲峰、卯,寅峰,乙峰,丙、丁、辛诸峰秀丽,尤其正朝的甲峰挺秀圆净,水口辛戍,呈封闭样,艮寅丙午水悠扬上堂。
        如此堂局,天赐一块比丘尼修行净土。
        后来我了解到慈云庵的历史,它又名“新乐庵”,简称“新庵”,创建于南宋期间,几经沧桑,兴废不一。
        盛世佛教兴。慈云佛学院历经磨难而不倒,发展到如今,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人才培养基地。该院已经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400多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尼姑,毕业后分赴全国各寺庵做了主持,成了佛教界骨干。

        当时天气炎热,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我会醒来,看看窗外夜幕笼罩着大地,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 天空一望无际神秘而深遂,月色朦胧而清凉,四野寂然无声,城市的人们还在酣然入睡,而此时此地第一声响板打破了学院寂静的夜空,声音庄严,沉重,在寂静中更显空灵、清澈,宛如佛陀慈悲的问讯,轻声唤醒学院的学员们,她们随即起床洗漱后悄然无声地来到大雄宝殿前集合,默然伫立静候准备上早课。
        清凉的佛号声,如醍醐灌项使我浮燥之心顿歇,清净宁静之气在丝丝缕缕沁人肺腑,无量法喜与禅悦涌上心头。
        在慈云佛学院的日子里,我静心观察学员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年轻尼姑们的生活学习非常有规律,她们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无怨无悔,神态宁静,为将来挑起弘法重担刻苦学习。有时我从教室里经过,亲眼看到她们聚精会神,精进修学 。学佛之人潜心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摒弃五欲六尘,心地得到净化,外相也发生质的变化,她们红润的青春笑脸,显现出纯洁和慈祥和蔼。
        我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有一种“任他东南西北风,咬定青松不放松”的韧劲和认真。 我们凡夫俗子如有法师们身上百分之三十的精进严谨精神,何愁事业无成?
        我在佛学院期间得益于法印教务长对我生活上细心关照,对她所作的课程安排和野外考察的组织,表示感谢。
        这次重返佛学院,又承蒙法印师的关照,时已过午,惊动了一些法师和厨房义工,她们留下来,为我提供食宿,在此深表感谢。
        走进佛学院,让我近距离长时间与僧尼们接触,聆听其发自修行多年的精神世界声音,静观其言谈举止,让我如沐春风。
        记得我与法印教务长沟通教学内容和野外考察项目,她总是对我谦恭倾听,然后以商量口气,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带队曾与法师们课余前往宁波一些名胜之处考察,获益良多。她们一路上文明礼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
        在考察中他们有疑问时总是笑吟吟,言语柔和向我提问题请教。
        我在佛学院教学十多天,课余与法师们交流,感谢显德、了然、万慈、则慧、靖淳、寂光、演持、妙达、定明、演轮等法师对我所作的开示。他们渊博的知识,以及深入浅出的开示是一剂剂良药,让我懂得人生如何了脱苦恼,如何摆脱名利枷锁,如何保持清净之心......
        时光飞逝,我离开慈云佛学院有八个年头了,但法师们的开示和慈爱如暖阳,给我冰封的心灵带来温暖;慈爱如春雨,荡涤我灵魂的尘埃;慈爱如指针,指明我前进的方向。之后,我与有的法师保持联系,每每与法师们拨通一个电话,聆听一番开示,心生法喜,几回回梦回慈云佛学院.....

        今天,时隔八年,我又重返这方净土,心生法喜,由衷感叹:慈云佛学院变的更加大气和壮严了!
        汶溪长流入东海  秀峰环抱似洁莲
        慈云佛院在莲心   藏风聚气宝地灵
        国运昌盛佛运旺   古刹转型展新颜


(温情提示:为了满足放假的大学生学习中国风水文化,赣南杨公风水培训中心决定于7月16日在美丽的赣州古城举办杨公风水学习班,联系电话 13766307454,QQ42118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