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都秋城:让时光沉醉的地方


  鹤都秋城:让时光沉醉的地方

  云南昭通大山包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暖冬圣地之一

  近日与友人一起赴云南考察,驱车6小时抵达昭通市,沿渝昆高速G85,经宜宾、水富、上水麻、大关至昭通昭阳区,253。5公里,花大近4小时,山高峡深,沿山谷高速公路行驶,山势磅礴,高峰林立。我想到,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县发生6。5级地震,当时很担心昭通的地形、地势及交通情况会给抗震救灾带来困难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据公开报道,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时过境迁,昭通各项抗震救灾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昭通因为交通战略位置,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关注。

  2015年,云南昭通大山包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暖冬圣地之一。彩云之南的乌蒙高原上有一颗璀璨明珠,那是一个有着蓝天、草场、海子、瀑布、黑颈鹤的美丽地方。在那方净土,你可以任煦暖的阳光把全身晒得热热乎乎、暖暖洋洋;看蓝得透明、纯粹的天幕上不时飘游的朵朵白云;听过往的风在耳际留下些或深或浅的印迹;伴着相亲相爱的鹤群与家人来一场倾心之谈。

  昭通大山包闻名于世首先是有“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

  大山包位于昭通市西部,距城区79公里,海拔3100—3140米,年平均气温6。2℃。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高山峡谷、高原湖泊、湿地草甸、边地民居,各种风情风景集为一地。每年9月至次年3月,数千只黑颈鹤飞抵云南昭通,在这渡过漫长的寒冬,直到春暖花开飞回北方。黑颈鹤一生只忠爱一个对象。如果一对情侣其中一只不幸遇难,另一只将会选择孤独一生,或飞到高高天空收起翅膀让自己掉落深谷,用自杀证明对亡伴的忠贞不渝。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全球种群数量只有8000只左右,90%分布在中国境内。主要在青藏高原繁殖,云贵高原过冬,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唯一在高原上繁殖和越冬的,数量十分稀少。它与大熊猫齐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稀有的国宝。黑颈鹤体态丰满,举止端庄,俨如身穿燕尾服的绅士,颇有贤人君子的风度,有时又像腰系黑裙子的芭蕾舞演员那么婀娜多姿。它长期养成的性格使它呈现出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高洁神态。

  《诗经·小雅》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诗句。黑颈鹤骨骼匀称、体态优雅,一副超然世外的闲适气度,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每年冬季,到昭通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达1300多只,大山包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有“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黑颈鹤在这里栖息舞蹈、求偶繁殖,高天流云,碧水黄土,在趋近原生态的高原湿地度过漫漫寒冬,也给摄影家、画家、文学家留下了曼妙身姿、绝美倩影。

  昭通名秋城,一个富有诗意的别称。

  昭通处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昭通市所在地昭阳区四季天气:春季4到17度,夏季14到24度,秋季12到21度,冬季1到11度。昭通市所在地昭阳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等特点,气候比春城昆明稍凉,基本“四季如春”,准确称为“四季如秋”。正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秋城四季尽花果。

  昭通历史上有三个称谓,即朱提、乌蒙、昭通。两晋以前称朱提,两晋后至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称乌蒙,清实行改土归流后,即雍正九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上奏雍正帝,“举前之钇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蔽者,易而宣通”,改乌蒙为昭通。昭明,即博大光明,宣通,即明白通达。昭通——昭明通达。

  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中心城市辐射的交汇地带,距昆明341公里、成都550公里、重庆580公里、贵阳450公里,是滇、川、黔、渝结合部的重要枢纽城市。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辖1区10县,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82。95万人。

  历史悠久。古称“朱提”、“乌蒙”,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古“南丝绸之路”之要冲,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1935年2月,中央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中共中央在威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为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

  近现代以来,曾诞生和哺育了抗日名将罗炳辉,中共早期革命先驱刘平楷,云南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国柱,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名将张开儒,爱国将领龙云、卢汉、曾泽生,国学大师姜亮夫等等。

  人文景观望海楼:万千气象满垌野,杨柳楼台接凤凰

  望海楼在云南省邵通市南郊的凤凰山脚,是清朝时当地县官沈生遴为民分忧,依勘舆、风水家言修建的避灾楼阁。

  有文献载入:“平畴万顷,映日疏风,水光潋滟。”不仅保佑了百姓民生,更是农事安康的表现。百姓把这望海楼与县官沈生遴相联系,纵然在后来被改了名也只认自家的“望海楼”。到了咸丰年间,望海楼不幸毁于战乱。光绪时期又筹资重建,也添了楼宇和回廊,加以围墙,培植花木,望海楼又恢复往日清幽和秀丽。

  嘉庆时享誉云南诗坛的魏定一以《柳闸含烟》为题,留下了一首七律,诗云:凤凰山下沛恩波,春煦秋荫变态多。翠水盈盈摇古柳,香风习习长嘉禾。楼如海市烟千缕,渚傍渔舟雨一蓑。有客乐山兼乐水,时时树底听讴歌。咸丰年间,望海楼毁于兵燹。

  这里山清水秀,古柳依依,亭台楼阁仿佛浮在水面,偶有渔舟唱晚,山水相间,小桥流水,景色诱人。还有文豪谢文翘留下《恩波蜃影》的闻名诗篇,云:空濛含蜃气,烟雨此登临。倒影飞甍漾,微波落涨深。梅黄宜倚笛,稻绿喜穿针。嗣茸欣同志,清樽我尚任。又题一长联,云:蜃影漾清波,暇日选胜登临,右看凤翥,左拂稻香,风景足留连,万户黎元欣乐岁;乌蒙征轶事,斯楼沿时隆替,载咏辇飞,重赓矢棘,规范艰缔造,一家甥舅溯良缘。“恩波蜃影”被列入“昭通八景”,风光一时。

  望海楼楼虽不高,但四周有山有水、有长堤柳烟、万亩田畴,便有了卓然大观的胜景。这就是望海楼。咸丰年间,望海楼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邑绅杨履乾以望海楼是昭通风物胜景,倡议并筹资重建。在楼前增设屋宇,添置回廊,护以围墙,楼前东西两桥上修盖亭子,四围培植花木。望海楼又成为山色清幽,花木成荫,小桥流水,蔚然深秀的好去处。楼门题写楹联:“万千气象满垌野;杨柳楼台接凤凰。”望海楼不但是昭通的风物胜景,也是中共昭通地下党早期革命活动的纪念地。

  清官亭:一官已留清白去

  清官亭公园位于昭通市内,始建于嘉庆14年,初名三多塘,为纪念当时的县令王禹甸,在他去任后三多塘改名为清官亭,以纪念他的为官清正廉明,为民兴利的政绩。园内有著名对联“者点水无多,一官一辞清白去;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两座假山崛起于水池畔,阳春三月碧桃方绽,岸上花香袭人,水中游鱼戏萍,使人心情舒畅,留连往返。

  昭通人饶起考撰一联挂在亭前:“者点水无多,一官已留清白去;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1982年,昭通市政府拨款建成清官亭公园,新片土地两公顷,扩大公园范围,开掘曲池,修建凉亭水榭,种植了牡丹、芍药、缅桂、月季等各种花木。在园内增建了人工假山、 欣悦园、动物角、 鸳鸯亭、 儿童乐园、盆景室等。 园虽不大却有苏州园林的风韵、亭台楼阁掩映于绿树丛中,新建的盆景园、哈哈镜园为园中园,一座两层塔楼与水上新榭互相映衬,交相辉映,两座假山崛起于水池畔,阳春三月碧桃方绽,红云朵朵,柳丝依依;夏日,玫瑰散出沁人的馨香,榴花吐露灼灼的红焰,岸上花香袭人,水中游鱼戏萍,使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昭通:咽喉西蜀变通途,磅礴乌蒙求发展。

  黑颈鹤之乡大山包、天麻原产地小草坝、瀑布之乡黄连河、乌蒙山巅巧家大药山、西部大峡谷温泉、扎西会议旧址,昭通地处川滇要塞,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古朴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山水特色和昭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昭通还呈现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敏感脆弱“五个并存”的市情特点,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六大短板”,主要表现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综合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极为突出;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优势;城镇化水平低,配套设施滞后,产城融合不强;教育发展滞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生态敏感脆弱,自然灾害易发频发。

  昭通市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709。18亿元,比2010年增加329。58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迈上万元台阶,达到13110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达到55。3亿元,年均增长16。6%;支出增长1。8倍,达到405。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46。17亿元,年均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212。0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达到2177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1%,达到7212元,是2010年的2。1倍。

  蔡律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