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话题C(二)


11.论坛也好,博客也好,微博也好,作者要做得好,除了文章内容要出色以外,官方必须辅之以良好的服务。就我本人而言,论坛做得最好,博客居中,最后是微博。毕竟,论坛能够最大化发挥作者的主动性,以及与网友的互动性,更容易形成轰动效应,而博客和微博更趋向于作者的经济实力来决定。


12.无论是论坛,博客,还是微博,与网友的互动至关重要。在论坛,我与网友的互动最强,如果整理出来,都有十几本大书。当然,在论坛,也是成千上万的网友把我从众多作者中挑选出来,让我站得更高,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至于博客和微博,互动性就弱多了,与此同时影响力也就小得多。

13.我发现,许多专家教授,也与我一样,想把博客和微博通过自己撰写出色的文章或段子做得更有影响力。但是,通过实践,仅仅有出色的文章或段子还远远不够。说白了,这个事情,功夫在诗外。也就是说,还必须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与广大民众打成一片,而这是我们的弱项,没有那个多余的精力。

14.说起影响力,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得。譬如,一个作者,除了数十年寒窗苦读和后来的笔耕不辍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话说,没有这个经济基础,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吃穿用度,以支撑数十年寒窗苦读和后来的笔耕不辍。大多时候,人们只看到影响力这个结果,而看不到这背后付出的操劳和心血。

15.一个人,有影响力,就必须经受风言风语的考验。常言道,人言可畏。如果一句话就可以击垮你,说明你很脆弱,不具备拥有影响力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万句话没有能够击垮你,说明你已经小有影响力;如果任何一句话还是没有能够击垮你,说明你的影响力足够强大。说白了,影响力越大,越是坚强。

16.在新浪微博,一开始,我转发评论的时候多,而在后来,原创占大多数。其实,相对转发评论,我相当喜欢原创。毕竟,自己作为学者,就应该充分表达个人独立之思考。可以说,在知道我情况的熟人圈子里,大家对我的争议相当大,主要是在转型时代之下,体制内外的认识分歧很大,呈多元化趋势。

17.别人说什么,怎样说,那是别人的自由权利。作为旁听者的我们,并不能决定什么。当然,在意或不在意,我们可以决定。如果那些话能够促使我们理性思考,在意岂不更好?否则,不在意,无所谓,也无不可。其实,大多数人说的大多数话,尤其是那些喷子的话,本质上讲,对于我们几乎毫无意义。

18.在网络上,有各种关于我的论调,真是不一而足。譬如,啃老论,讨不到老婆论,出家当和尚论,找不到工作论,烂泥扶不上墙论,等等。而且,有不少关切我的网友就来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苗实解释说,其实也没啥好说的,一个人物或现象的出现,有的人会喝彩,而有的人会唱衰,也很正常。

19.人生,甜蜜,痛苦,会有循环。当甜蜜的时候,尽量谦虚谨慎一点,延续这种状态;当痛苦的时候,尽量登高望远一点,等待好日子的到来。其实,相对甜蜜,痛苦让人变得更充实,成长更快。当然,痛苦,谁也不愿意承受太久。但是,实在摆脱不掉的话,就当是磨砺自己,在为美好的明天做铺垫。

20.说实在话,我不愿意把自己局限于经济研究,所以才有社会人生的时常探讨。可以说,经济是社会人生的基础,这个没错。但是,除了经济,社会人生还有更广阔的空间。譬如,有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以后,去追求理想,去做义工,去旅游,去娱乐,去运动,等等。更进一步讲,人生丰富多彩,应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