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对今年一季度的政府网站抽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在对607个县级以下的政府网站的抽查中,不合格率达到了18.5%。而在去年,我国对政府网站进行了首次普查,结果有421个不合格的网站。
在抽查中发现,不合格的政府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准确、服务效率低、互动率低等。一些政府网站甚至就只是空有网站外壳的“摆设”。
那么,为何政府网站会出现这些问题?作为行政效能的网络化延伸,政府网站出现的问题必定会影响到与民众沟通的效果和工作的效率,最终有损政府形象。“以不变应万变”只会让网站更加僵化,政府网站与时俱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一、部分政府网站成“僵尸”,背后存在深层原因
近年来,互联网早已在我国普及开来,走进千家万户。许多网站也随之兴起,并且会将网站的各方面功能做的尽量齐全。然而,许多政府机关的网站却还好似停留在原始时代。信息更新慢、互动程度低、运营态度消极,许多用户进入政府网站,都有一种它们正处于休眠状态的感觉。
一些政府网站带给用户的体验不是很好,但实际上,这是由于政府网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对于政府来说,网站的作用目前仍处于信息收集和信息传达的阶段。与主要功能相比,用户体验并不是第一位的。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显现出的问题对其性质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从功能方面来看,许多用户在进入政府网站后,根本查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例如某个机关的下辖单位、地址、任职人员、联系方式等,许多都是残缺不全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其实,许多部委级别的网站对此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信息的发布、重要信息公示以及各个司局的联系方式等,都会显示在较为明显的位置。但是,许多县级以下的网站就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至于查不到信息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较多,毕竟政府网站做不到搜索引擎那样,能够将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显著位置。这背后也反应出了技术不到位的弊病。
从界面布局来看,不少政府网站风格老旧,导航功能不健全,浏览器兼容性较差。用户在进入一些政府网站时,会发现排版很差,在视觉上不舒服。甚至许多字体错位,或者点开导航后没有内容。
其实,中央级别的重要网站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不论是配色、布局,还是导航和兼容性,都在同类网站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其下属的部委级网站也都会定期改版,配色比较符合主题,也能够兼容大多数浏览器。
不过,对于很多基层网站来说,在界面和导航方面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性能方面来看,许多链接不响应,导航更像摆设,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政府部门的信息中心工作态度消极。此外,绝大多数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平时都是使用内网,当外网访问出现问题时,很难在第一时间有所察觉。等到有人反应过来,才会去排查问题。
对于政府网站来说,访问量与并发量不像一般网站那样大,因为很少有人会整天泡在政府网站中浏览信息。所以对于政府网站来说,性能并非重点,可能也就不大被重视。
与商业化网站相比,政府网站的运营有专项的经费,而商业化网站则是盈亏自负。对于商业网站来说,用户就是经济来源,所以如何满足用户一定是重中之重。对于政府来说,就算没有网站也能够工作。因此,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尽管有些现象是性质使然,却并不代表政府网站可以不用心。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站是连接政府和民众的重要渠道,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对信息公开也有着相关的规定。
在基层,这一渠道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许多基层政府的网站处于“沉睡”状态,会对问责制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使政府信息的公开处于长期停滞。因此,对政府网站进行改革刻不容缓。那么,政府网站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又该如何改进呢?
二、技术落后缺乏提升“诱因”,政府网站应当与时俱进
一些政府网站之所以做的不够好,除了性质决定以外,还存在技术落后和人才匮乏等原因。
第一,经费难以保障。
虽说政府网站的运营有专门的经费,但是并不是很多。政府网站不像商业网站能够投放广告,也不能通过其他方式盈利。作为纯粹的服务性质网站,浏览量也不高。缺乏经费,网站质量自然难以提升。
第二,技术落后,人才匮乏。
在许多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中,许多老员工甚至不会操作电脑,更别提网站运营了。也有许多部门选择与外包公司合作,然而许多公司并不尽力,敷衍了事。最悲催的是,基层中很少有懂这方面的,所以只能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此外,人才匮乏也是一大问题。大部分一流的IT人才都集中在企业而非政府部门,政府网站的运营人员又普遍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导致网站落后。
第三,部门繁多,人员分散。
政府部门多,而且差不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容易造成人员的分散。如果能够简化网站数量,将政府中水平最高的技术人员集中到一处,相信用户体验会好很多。
由此可见,政府网站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改变是必须要进行的。实际上,政府网站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提升用户体验的诱因。最好的改进办法,就是提升这个诱因。
政府网站属于电子政务这一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模式。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行政透明度,其最终目的是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
根据联合国对各国电子政务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我国则排在了第70位,属于中等级别。
许多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水平普遍高于我国,主要是因为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存在着提升用户体验的诱因。
在我国,缺乏的恰好就是这种诱因。公众还是习惯于亲自到各部门办事,对电子政务的需求不高。此外,我国政府部门对外公开的必要资料不多,地方政府对于公众的问责意识也不是非常高。
因此,我们需要提升政府做好网站的诱因。比如可以提高政府对公众的问责意识和透明度,增加双方的互动,还可以将网站的运营状况纳入到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政府网站也逐渐变得重要。尤其是基层网站,更是与民众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如果政府网站习惯了“缄默不语”,最终可能影响到政府的形象。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技术、法律和监管方面多管齐下。政府网站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够对政府部门的进一步建设产生推动力。
本文版权归“最极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