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追风的餐饮人:有一种死,叫“流行死”!


  1.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2.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3.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风停了呢?

 

——谨以这三句,祭那些年“流行死”的餐厅/单品

 

 

| 回望

那些年昙花一现的流行餐饮

 

记不清哪一年的夏天,郑州市场开始刮起一股“疯狂大鱿鱼”风潮,一条美食街至少得有四五家,而且家家每天都排队。

也是被排队诱惑忍不住试了一把。排队半个多小时,20元一串,讲真,味道没有期待中那么好吃。所以,那一次后,再没去买过。

感觉夏天过完的时候,突然发现“大鱿鱼”没人排队了,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再一看,“大鱿鱼”无影无踪,那个店已经改头换面卖其他东西了。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疯狂大鱿鱼”就疯狂了三四个月。

类似的“流行”餐饮还有:土家掉渣饼、黄焖鸡、手抓饼、姜茶鸭、柴火鸡、 起司蛋糕、烤猪蹄、酸辣粉、小面……十个手指头都数不完。还有各种各样“追风”的主题餐厅、概念餐厅,也常常这厢刚敲锣打鼓庆贺完开业,那厢就贴出了“转让”的告示。

每年都会有一两样产品成为市场热点,快速升温,快速降温,最后留下一大批退潮后裸泳的人。基本上还没发现产品是如何导入,就已经被消费者追捧,在追捧的过程中,开始了飞速的“全国化”。然而,在大家还没站稳脚跟之时,市场的热情就开始冷却了。

 

 

当无锡杨铭宇黄焖鸡“僵尸肉”事件又一次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到流行产品上时,或许餐饮人更应该思考的是:他们为什么速生速灭?我所经营的流行餐饮,又能活多久?

 

| 解剖 

“流行致死”的原因

 

只看到别人赚钱,看不到风险

 

仔细观察这个市场便发现,流行产品就像股市中的股票一样,大多数入局者只是眼见别人钱包鼓起,根本没有看清这个市场的运作规则,盲目进入,导致市场无序竞争。

 

操盘手和首波助推流行产品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最终留下大批无知餐饮人接“烂摊子”。

 

在这些餐饮人的眼里,餐饮业的门槛很低。“他们只看到产品能挣钱,却没注意到产品背后一系列复杂的运营体系。”西南餐饮品牌设计人张小草说。

 

 

只有“一条腿”,就以为可以飞

 

拿成都市场上红极一时的柴火鸡来看,当时败走的餐饮人,很多只具有单方面的优势。

 

其实,市场上现象级“流行致死”的产品都离产品的定义还很远。真正的产品是有好的菜品、与时俱进的元素,具有好的环境、文化、故事作为内核支撑,并有好的营销点去击穿市场。而市场上“流行致死”的,最多只能算个菜品。

 

而做活一个产品,单条腿是绝对站不稳市场的。哪怕你是站在风口上,作为餐饮经营者,产品定位、营销宣传,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员工的内部管理……眼、嘴、翅膀等缺一不可。

 


只是“出生”,没有生命

 

“流行致死”的本质原因是,大家并没有把产品当成一个产业或者品牌来经营,所以市场出现鱼死网破这种状况,也是可以预见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没有完整的生命周期。

 

 

那么再看“流行致死”的产品,很多都只做了产品引入期的工作,没有完成成长期与成熟期的产品升级、形成标签。所以,死亡也就不足为奇。

 

 

 

| 反观 

什么样的流行能成为经典?

 

有行业人士认为,流行产品死掉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品类的单一性以及制作的高度可复制性。

 

但是,反观市场,即使产品品类单一、复制性高的品类,也有人把煎饼果子做成了黄太吉,把肉夹馍做成了西少爷,把米线做成了伏牛堂。这些产品,在没有经上述品牌运营者操作之前,也都是街边流行小吃。

 

而这些流行餐饮之所以长盛不衰,有其内在共同规律。

 

第一,尊重运营规律,深耕细分市场。

 

一个餐饮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取决于它明确的客群、产品以及价格定位,而这三点就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份额。

 

流行品类因为本身具有可细分的市场空间,所以在进行市场定位时,更容易找到饱和度不是很高的细分市场。

 

第二,与时俱进的迭代、升级能力。

 

曾经的外来流行品类——日料,因为价格高,复购率低曾一度被消费者冷落。但这两年随着小型居酒屋等业态的发展,这一品类又重新流行回人们的视线中。

 

每个行业都需要升级。

 

就像苹果产品,因为其持续的创新迭代能力,而不断被人们关注,从未因为时间原因淡出人们的视线。

 

第三,唯有品牌意识,才能将流行变为经典。

 

从以往的市场看,一个流行产品最终未步入衰退期,是因为其在成长、成熟期很好地完成了品牌的打造。而像黄焖鸡、掉渣饼等产品,因为运营者的思维还停留在小富即安的赚钱阶段,没有品牌意识,未形成行业龙头品牌,势必会衰退。

 

就像曾晖所说,真正有实力的餐饮人,通常在运营产品之初就有品牌意识,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注入文化基因,提升产品的品牌力。

 

品牌就是支撑产品的一个“魂”,就像可口可乐永远有一个“快乐”的故事,褚橙永远有一个“励志”的故事。只有当流行产品找到这样一个品牌文化元素做支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从流行演变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