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北纬353 [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
从现有资料来看,车联网概念最早应该是由车企主导的。1995年,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通用汽车与EDS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休斯电气(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3家联合,协议应用各自专业技术和经验共同开发OnStar系统,这就是著名的OnStar计划,也就是今天通用汽车核心车联网技术——安吉星,这一系统,仅晚于1990年施乐公司网络可乐贩售机5年,而可乐贩售机被认为是世界上首个物联网技术实践。
这样开始
车联网的发展从源头上就不是一个人的事,通用汽车最早创办于1907年,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拥有最为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但在OnStar计划实施之初,通用汽车并没有坚持“一家独大、封闭开发”的思路。从资料来看,作为OnStar软件合作伙伴的美国EDS公司成立于1962年,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IT)服务公司,而作为硬件制造商的休斯电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无线远程通信服务商。由此来看,OnStar诞生本就是汽车技术、IT技术以及卫星通讯技术联合作用的结果。
现在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通用汽车当年从传统工业制造领域向IT、通讯业的勇敢跨界。1996年11月,通用汽车在芝加哥车展上推出了搭载OnStar系统的三款凯迪拉克车型,当时的Onstar(安吉星)系统是基于美国国内模拟移动信号网络的互动信息系统,具有远程呼叫功能,首次实现了汽车远程通讯。此后,奔驰、奥迪、斯巴鲁、大众等公司都曾与通用签署过相关的授权协议,推出过能够搭载OnStar服务的车型。迄今为止,Onstar(安吉星)系统已经经过8次迭代,全球用户超过500万,用户遍布北美及拉丁美洲,是一套在北美受到广泛好评的系统,有70%在免费期过后选择续费继续使用。其通讯网络早已迭代为通讯能力更为强大的CDMA系统,硬件制造商也几经迭代。
车企争锋
Onstar作为最早的车联网系统,曾一度被奔驰、奥迪、斯巴鲁、大众等汽车企业短暂使用,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面对差异化竞争以及品牌个性需求的不断增强,车企一方面看到了车联网系统隐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技术成就全新系统的可能,于是纷纷尝试自主开发车联网系统,从大众的Car-net到宝马的Idrive,从丰田的Entune到现代的BlueLink,车联网逐渐成为汽车工业成熟后产业跨界发展的最亮点。10大国际车企车联网功能对比见(《10大国际车企,他们的车企车联网到底长啥样?》)。
从10大国际车企自主车联网的功能和其他状态对比来看,我们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车联网功能发展来看,车联网功能遵循从“紧急救援——位置服务——健康监测——车上娱乐——车主社交”的发展逻辑,逐步形成了远程紧急救援呼叫、定位导航、车辆远程健康诊断、车上在线娱乐、车上O2O定制等具体服务功能。
第二,随着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联网未来技术将落脚于“智能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两个方面,将更注重车与人、路、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
第三,现阶段,车联网的核心关键词是“位置”“安全”“娱乐”“健康(车辆)”“社交”“远程控制(远程锁车、启动等)”,关键词的外延是基于上述行为的“大数据”体系建设。
第四,车企车联网竞争的核心一方面是提高汽车技术含量、增强驾乘体验,另一方面是对未来大数据延伸产品的追逐,而对大数据的追逐实际上是互联网产业驱动的结果。
第五,以车企为主导实现合作开发是企业普遍做法,这样能确保车联网数据面向车企的单一通道,确保数据基本安全。在合作开发上主要合作商除了IT服务商、通讯服务商外,还增加了内容服务商,如在线音乐、O2O平台等。
总体来看,车企互联网竞争的核心依然是对潜在车主的争夺和存量车主更换需求的追求,其次才是对围绕汽车生活延伸服务市场的争夺,如在线订餐、在线音乐等。但作为一项全新技术,车联网的成本是车企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其中一个是硬件成本,另一个是通讯成本,硬件成本可以车价体现,但通讯成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增加到购车成本里,因此绝大多数车企选择了收费,即使暂时免费,未来也必须通过收费或者其他方式转移,如车内屏幕广告等。
谁是赢家?
车联网争夺在IT人眼中是“互联网入口”的争斗,大约2年前,国内互联网畅销书《车联网——决战第四屏》就鲜明的提出了这个观点,该观点认为,随着互联网经济浪潮的来临,车内屏幕将继电脑、手机、电视之后成为互联网流量的最重要入口。但作为传统工业,车企对于车联网发展的观点则要沉稳很多,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服务于出行的工业消费品,安全始终是首要关注因素,包括汽车运行安全和出险后的救援安全,其次则是车辆的本身安全,包括故障预警、失窃防范等,再其次才是使用的便捷性,最后才是驾乘体验,也就是所谓的汽车娱乐、汽车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车企互联网的关注点始终在安全驾驶、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汽车本身的技术发展上,这是与互联网业者对待车联网的最大不同。
对于车企而言,能够让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喜欢你的产品,换车时还专注于你的产品,才赢家的标志,因此,切莫急于构建所谓的互联网完整生态而忽略车主的实际需要,以防互联网泡沫在车联网或产业发酵。对于车企而言,应该始终相信:只有让车主成为赢家,最起码感觉成为赢家,车企才能真正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