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朋友转来一篇文章《“牛肉”,下一个“金骏眉”?》,其中有一段关于“牛肉”红到了什么程度的论述。“牛肉”,即牛栏坑肉桂的简称,原文引用如下:
不仅卖岩茶的卖“牛肉”,卖红茶的卖“牛肉”,连卖普洱和铁观音的都把“牛肉”摆在了店铺最显眼的位置;茶叶包装店里写着“牛栏坑肉桂”或者“牛肉”的包装袋和包装盒琳琅满目,且销量都是杠杠的;没喝过“牛肉”,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喝过岩茶,不是“牛肉”,你都不好意思晒到朋友圈;办个茶会,只要说喝的是“牛肉”,立马让人踏破门槛;茶客、茶店之间斗茶,最爱“肉”搏战,最后多以“牛肉”来压阵;“牛肉”都按泡卖,如果有人买一斤,绝对“土豪”……
这段文字描述的情形,大家并不陌生,喝过“牛肉”的都听说过“牛肉”的神话,“牛肉”俨然已经成为中国茶产业的“唐僧肉”,人人都想尝一尝其味道。但“牛肉”产量太少,据《闽北日报》报道,“整个牛栏坑的茶园面积毕竟有限,再怎么囊括,也过不了一百亩,而且肉桂品种只占一半,成品最多也不过是1000多斤。”接着,记者非常坦率的指出,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市面上充斥的“牛肉”,有大多半是山寨的。
当大家都去追捧一种茶叶的时候,本身就是有问题。毕竟,茶叶主要是老百姓喝的,只有老百姓经常喝茶了,把它当成生活的习惯了,中国茶叶才有希望,所以谢付亮认为无论牛栏坑肉桂怎么火,价格再高,“牛肉”都更多的是中国茶产业的“大陷坑”,而不是“唐僧肉”,更不是救苦救难的唐僧。如果都去效仿“牛肉”的炒作方式,也许会有一小部分茶商茶农赚了钱,但对整个中国茶产业来说,只会让中国茶叶掉进更大的“大陷坑”!
换言之,“牛肉”的疯狂恰恰说明了中国茶叶需要供给侧改革,要为老百姓提供能够经常喝、喝得起的合格茶叶。注意,我这里用的是合格茶叶,而非“好茶”。其实,我们都很明白,人的消费能力千差万别,不可能都喝万儿八千的茶叶。只要你提供了合格茶叶,老百姓根据自己的口味和购买力选购就可以了,何苦每个人都去追逐“牛肉”。
果真如此,追逐久了,会发疯的,茶叶界也就会有“疯牛病”,其危害自然会更大。这自然有玩笑的成分,但我更多的提醒中国茶叶界要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规则和营销原则,放弃一夜暴富的心理,老老实实做好“供给侧改革”,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茶叶特色表达清楚,表达生动,让其慢慢“出名”,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并愿意喝、经常喝。
那么,茶叶如何跳出牛栏坑肉桂之类的“大陷坑”并进行“供给侧”改革呢?参考之前的文章《中国茶产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谢付亮建议从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茶叶产品必须改革,让茶叶回归茶叶,快速合理地降低茶叶之外的成本。虚荣心最终会降低人的幸福指数,依靠虚荣心、面子获得的满足只能是短暂的、肤浅的,只能算作是饮鸩止渴。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都必须看到这一点,让茶叶回归到茶叶,让真正健康的茶叶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之后,再去谈更多形而上的东西。所以必须提醒,绝不是否认茶叶的“面子功能”或其它功能,但必须拿捏分寸,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改变了茶叶的本质。
尤其是,现在是地球村时代,但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时代,一切都要靠口碑,而口碑的基础是道德,是慎独,是对自己的真正约束,而不是装逼,也不是卖弄。装逼的时候,把消费者当傻逼,最终苦逼的还是整个茶产业。例如,农药残留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真正解决,否则茶产业苦逼的日子还在后面。一定是这样,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你不把消费者当回事,消费者就会抛弃你!缺德等于缺钙,整个茶产业都要引以为戒,缺钙的必须补,从茶农到茶商,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根本,永远不能忘!
第二,茶叶价格和茶文化都必须改革,让价格和文化走向百姓,做立足老百姓的著名“民牌”,而不是高处不胜寒的著名“泯牌”。可口可乐谁都买得起,但可口可乐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14财年净营收为459.98亿美元。这个销售额与中国茶产业的销售额相比,差距一目了然。我们要普及茶叶,让老百姓喝茶,多喝茶,价格回归是一个永远绕不去的“山峰”。主流价格回归了,就能逐步普及;回归不了,普及就是天方夜谭!
对于茶文化而言,我们要清楚文化是自然的流露,不是装腔作势的结果。茶文化要的改革就是要“回归”,要促进茶叶消费,不仅要走近消费者,更要走进消费者,深度进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装神弄鬼。谢付亮反对任何形式的神话茶文化,茶文化不可能代替信仰!过去不能,现在不能,未来也不能!若要把茶当做神,那是天大的笑话。如果有些人现在想不通,那么,总有一天会明白过来的,不要着急,慢慢喝茶就会明白。
第三,茶叶销售渠道必须改革,以保障消费者的购买便利。线上线下、电商、O2O等等都是概念,概念本身价值不大,代替不了商业的本质,利用好了才有价值。换言之,销售渠道要彻底“回归”到消费者,而茶商则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不要盲目追求新概念、新模式,否则必然会邯郸学步,连自己擅长的也丢掉了。例如,无论怎样改变,实体茶叶店永远不会消失,就像电子书不可能完全代替纸质书一样,只是让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
但是,一切的实体茶叶店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审时度势,做适度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正因为此,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在卖茶万里行的基础上,推出了“茶叶店重生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茶企或茶叶店,先帮助其整合免费资源,梳理并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优势,让消费者立即明白“我们的茶叶品质很好”,同时根据茶叶店的自身状况,帮助其快速提高客户数量,快速提高团队销售能力,然后再帮助其快速提高成交率和客单价,从而促进其销售业绩快速增长、稳步增长!
总之,抱着涌现更多“牛肉”幻想的茶商们要知道,整个世界正在加速返回“村落时代”,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任何想要长期活下去的茶农茶商,都必须趁早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供给侧改革”,快速跳出牛栏坑肉桂之类的“大陷坑”。(部分图片转自百度图片,向原摄影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谢付亮,品牌实战权威导师、茶叶品牌营销权威,15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近20年品牌运作经验,观点、论著和案例被国内外1000余家媒体推荐或报道,著有《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机械工业出版社)、《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指点茶山——中国茶业诊断与谋略》(福建人民出版社)、《卖茶你要这样说——快速破解茶叶店的49个销售困惑》、《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一位“营销诗人”的人文诗选》(上海三联书店)等10余部著作。更多快速实战的茶叶销售策略请搜索“dianchachengjin”订阅点茶成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