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精细管理水平的一次精细丈量


田庆林

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下,我们不时看到路面的经常被开膛挖肚甚至无常坍塌,井盖的缺失,公共厕所的难寻,也可能是一个不经意间吞噬生命的护栏。这些细节或许看似无足轻重,并往往被忽视,然而一旦出事,就可能酿成无可逆转的悲剧。
   
住建部20118月通过的《住宅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阳台护栏间距应该在11厘米以内,其出发点就是只有在11厘米内,才不会造成成人和儿童由于头部伸出而引发危险。然而,相关的公路护栏设置规范中并没有相应的考量,但发生类似事件的不仅米脂县有,其实在天子脚下的北京也曾经发生过。我要说的就是生命诚可贵,官员们如此对生命冷漠,如此高高在上,成天犹如酒喝多了一样,浑浑噩噩,什么时间才能让处长们惊醒后审批,我觉得的确还需要从制度上彻底铲除这些简政不放权的人和事。
   
公共场所人性化与精细化的细节,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人以舒适与便利,更重要的是,它总能够尽量减少极端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而这恰恰是对人们安全感的最好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护栏间隙宽度不啻为对城市精细管理水平的一次丈量,它不应该再次被熟视无睹。而悲剧所引发的反思,也应该举一反三,延伸到对城市精细管理的触动与行动中去。
   
城市发展要注重品质与细节,实现精细管理,这早非陌生的话语。而看似不起人行道,现在却变成了停车场,几乎挡住了行人的来往。在兰州,好事的记者曾经多次联系过交警和城管。交警说,停在马路上,交警队管,停在人行道上,城管管。但城管却说,我们只管小摊贩乱摆乱放的摊点,管不了人行道上的停车,属于交警队管。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人行道成了三不管的地方。但深入调查发现,只要有停车收费的人行道,收费者大多与交警和城管有关系。
     
中央规定,事关民生的粮食安全是省长管,而菜篮子是市长管,但老百姓日常吃的蔬菜价格近来高地离奇。前些年我们针对影响老百姓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推行了菜篮子工程,鉴于中转环节多,运输费用增加成本的问题,各地实施了“绿色通道”免除一些费用,同时开展了农超对接。何为农超对接,其实就是,为了让城市居民吃上价廉物美的蔬菜,在不妨碍农民种菜收入的同时,对城市里的菜店实施补贴。据不完全了解,菜店补贴到位了,价格却没有降下来。一头是农民种菜没有得到实惠,一头是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价格高,并没有丰富起来,餐桌昂贵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农超对接低价收,高价卖,中间还要拿补贴的怪圈。
     
既然城市是经营的,那主体责任就是市长。那么,老百姓的菜篮子不但不丰富,价格却贵的出奇,为何市长不能干预菜篮子价格?据记者梳理,每到节假日,政府部门都要储备应急的肉禽蛋奶和蔬菜,并投放市场稳定物价。但不管是节日还是日常,算你狠、将你军、葱菜贵的事实说明,市长们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经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洒马路和扫马路本都是为了改变环境。遗憾的是,一天不间断地对柏油马路上水,尘未除净,却柏油马路开了大口,造成了柏油马路的年年补修,同时火热了洗车业。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分季节。在兰州,因洒水改变环境,虽然获得了奖励和首肯,但在冬天里,洒水造成的事故却余音未尽。其实马路能不能干净,一方面标志这一个城市人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检验了我们经营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水平。同时体现了我们队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建设的能力。马路是扫干净的,不是水洗干净的。在哈尔滨的马路上行走,一周都不搽一次皮鞋,却无尘埃,而北京、兰州,走一段路就鞋面的成土堆积出来。
     
斑马线,生命线,这是交通法规中早就写进了的。而在陕西的西安市,所有车辆在十字路口,首先让正在行走在斑马线上的人,在北京,司机停车还挥手让行人通过。而在兰州,不管是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甚至官车,司机绝对不会让正在斑马向上的行人。当然这是这不仅体现了管理城市的细节,更重要的是检验了司机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
     
现在还有一个怪现象,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及其普通的省会城市,一窝蜂地修地铁和轻轨。本来用高架桥能解决的交通拥堵问题,却要突发奇想修轻轨和地铁。我不知道是喝醉酒了的决定,还是不顾国家资财的拍脑袋决策。我想问问正在修或者准备修的领导,这样大兴土木,路面上的汽车能不能减少,堵车问题能不能解决!比如,北京市是中国地铁最多的城市,地铁建设时间也早的城市之一,目前加上环形线已达到15条线路,从北五环到宣武门新华社坐地铁20公里至少40 分,而坐出租车最快一个多小时。堵车问题已经成了北京上班族的心病。
     
通过精细丈量我们的城市管理,讲城市公共管理的安全性与人性化,往往显得过于宏大,但全部的安全感和人性化都体现在细节当中。公共场所人性化与精细化的细节,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人以舒适与便利,更重要的是,在方便群众同时,它总能够尽量减少极端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而这恰恰是对人们安全感的最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