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消息背后的辛酸


今日是清明后A股的第一个交易日,早上打开手机,看到有这么两条新闻。 

第一条:”多省市国企改革细化方案出台,未来几年30万亿国资将进入股市,新闻链接为wap.eastmoney.com/3g/news/article,8,345,1,20160405610772125.shtml。里面讲到,地方国企改革正在提速,目前多数省份国企证券化率不到30%,提升空间还很大,未来随着地方和央企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将会释放出很大的市场空间,估计未来几年内将有30万亿元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这对股市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简单一个逻辑,就是国企资产证券化,对股市是机遇。对于这样的解读,这样的逻辑关系,我是不敢恭维。其实国有资产证券化,说白了就是国有企业要IPO,要上市。那这样的事对股市是利好?上市必须会分流原来市场上的资金,在目前退市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必然使平摊到每个股票的资金减少,对股价必然起到一个打压作用,怎么会是机遇呢,而且国有资产证券化越多,那打压越大。还号称30万亿进股市,给人好像很大利好的感觉。这样的说法只能诱使投资者做出错误解读,使得股指真的短期会有提振,但当真正实施时必然又是一波下跌行情的开始。就像注册制实施之前,就是因为某些所谓的专家在媒体上宣称注册制有利于完善中国上市制度,对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从而利好股市,所以没实施之前大部分以为注册制是利好,但真正开始要实施了,大家才知道它对股市资金分流太厉害了,从而对市场造成了很大恐慌。

所以对于国有资产证券化,我认为对要证券化的国企是利好,但对于股市未必是机遇,更不是利好。除非未来退市制度执行得好,而且即使执行得好,对它也不是利好,只是说冲击相对减少。除非你真的要把它解读成要证券化的国企是好企业,是非常优质的资产,这样优质的资产上市了,有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企业资产质量,从而对未来市场形成利好。如果你拥有这么美好的愿望,那我也不好意思再打击你了。

以上是第一条新闻,第二条新闻说的是各专家对于债转股的看法,基本上都一致性也解读为利好。其中更有观点认为,债转股先期规模估计1万亿,相当于万亿量化宽松,会给市场带来1000点左右的反弹能量。(同样附上原文链接:wap.eastmoney.com/3g/news/article,8,345,1,20160404610759019.shtml

或许我是一个偏悲观的人,所以也不怎么认同各位专家的对它利好的解读。首先讲讲什么叫债转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对企业的债权转换成对企业的股权。原来很多公司向银行贷款,现在期限到了,但是没钱还,所以分一些股权给银行当还债,浅显的理解就是这样。

这样有个好处就是企业还可以继续正常经营,不会因为贷款到期,资产给拍卖或者做破产清算,也有利于社会稳定,不会造成额外的就业压力,这或许就是这个政策带来的正面作用。但在我看来,这并不能把他理解为利好,只能当作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无耐之举。举个简单的例子,A原来借钱给B去经营企业,现在期限到了,但是B公司经营不好,业绩很差,钱还不上。然后就对A说,要不我不还你钱了,我给你20%的股份,相当于我向你借的钱就当作是你对我企业的投资了。假如你是A,你愿不愿意这样?是我就肯定不愿意了。我原来就是做放贷生意的,怎么做着做着变成做股权投资生意了,我即使是要做股权投资,也肯定是投好的企业,怎么会投你这么差的企业呢?而且我擅长的就是做放贷的,你这样叫我变成做股权投资,可不是我擅长干的领域。还有,你钱不还我,我怎么有钱再去贷给其他人呢,你这不是毁我饭碗吗?

所以,银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可以,他们肯定想收回资金。把对企业的债权变成股权,把资金变成一堆烂资产,变现能力差的资产,实在是一种很无耐的办法。

所以债转股这样的措施这么大范围的公开地实行,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真的很不行,很多企业都很难经营下去了,为了社会稳定,不得不损害银行的利益而出此下策,所以我真的不能把他解读为一种利好。如果真要把他理解为利好,只能这样来比喻:我身体条件突然变得很差,可能原来体重要下降40斤的,但经过治疗之后,只是下降了20斤。只能以这样乐观的心态来安慰自己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今天两条新闻不同的解读,在新闻里各大专家利好的解读之下,今天股市也如期地走出了乐观行情。但在我看来,或许这就是平时利好消息背后的辛酸吧,它所谓的利好对股指的推动往往不具备持续性。

  手机阅读,可关注公众号:财经吴解读

  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号“cjwjd88”或“财经吴解读”,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点击“最新文章”即可!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