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从云计算谈人为什么喜欢受骗


    在谈论正题之前,先强调一个事实:计算机只认识枯燥乏味的数字,人们在屏幕上看到的东西是经过转换后给人看的,计算机并不认识这些内容。人是一个云计算产品系统,系统内部处理的也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呈现给外人的也是经过转换后的内容。

之所以先强调人是云计算产品系统,是因为或许大多数人不知道人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了云计算产品这个概念,就可以开始下面的话题了。

中国的科学家谨慎而且古板,规规矩矩地紧随欧美科学家的步伐,西方科学家大胆而且风趣。比如霍金最近开腔了,人类近期内找不到外星人,因为他搞了个摄星计划。

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当然原罪的观点在教会历史上存在激烈的争辩,神造人性本善,因他为善,所以人性非败坏。

如果说人的天性里喜欢受骗,或许会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然而从人类有记载以来,无论是圣贤豪杰,或者是贩夫走卒,的确表现出很多喜欢被骗的行为,所以古人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事实上,如果把人看成云计算产品,那么“原罪、受骗”只不过是产品所呈现出来的两种属性状态,而本质是一组不同类型的数据构成的集合。如同计算机游戏画面上,一个人攻击另外一个人,玩家看到的是具有情感的状态画面,而本质上是一组不同类型的数据构成的集合。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如果以云计算产品的思维来解释,善和恶只是一个参数Y的数据边界值,如同黑和白两种状态,0代表黑,999代表白,那么0<;Y<;999则代表其它的998种灰色状态。

受骗本身不是一个状态参数,是多个状态参数所 产生的一种结果。欲望是这些参数里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而欲望参数又包含了很多子参数,比如贪欲、爱欲等,而爱欲里又包含子参数,比如贪心、渴望、欲求、 肉欲、燃烧、怀念、热望、嗜好、爱慕、家庭爱等。这些参数在云计算产品里是用数字表示的。

1、人的情感状态本质上是云计算参数所产生的技术效果

Google的阿尔法狗4:1战胜围棋9段李世石后,人工智能引发了大众对未来机器人的恐惧,于是一些科学家出来澄清说,人类的情感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说明人类比机器有优势。

事实上,人和机器一样,都是一种基于计算的产 品,不同的是,人类所制造的机器比较简单,而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这种现状是由当前的科技文明层次决定的,在宇宙文明里,人类目前的现代科学属于入门 级水平,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创建了一系列的规则,然后以科学的形式让人们认同这些规则,并且遵守这些规则所约定的方式来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创造新的产品。

云计算革命最大的意义在于推动新科学的诞生,就是出现一些颠覆性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把人类的科技文明推到更高的层次。当然新科学一定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的,同样遵守现代科学的规则约定以及思维方式。

新科学是以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作为基础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从现代科学枯燥的数据式逻辑过程里,就无法创建类似人类情感之类的技术效果。这样的技术效果在中医的治疗方法里有体现。

相信大多数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很难接受“人 是云计算产品”这样的观点,因为云产品一定来自一个确定的、可计算的数学模型。但是从人们长期积累的观察经验来看,人的行为逻辑是随意的、不确定的,无法 采用数学的方式来描述。事实上,这种状况也给科学家带来了困惑,因为在科学家的思维里,宇宙里存在的一切,都是符合科学的。无论是神创论或者是宇宙大爆炸 论,每一个逻辑过程都是确定的,是可以采用数理逻辑(符号逻辑)的方式来描述的。然而现在的事实是,科学家无法根据现在的存在事物推导出初始的数学模型。

所以,也可能存在另外一种解释,现代科学本身不完善,处于很初级的阶段,如果采用新科学的思维,人就可以成为云产品,并且找到对应的数学模型。

把人当成复杂的云产品,可以采用集合的方式来描述,A={x|x具有性质P}性质P(x)表 示某类属性的集合,比如神经类、骨骼类、情绪类、思维类等。很显然,“受骗”是情绪类集合里的一个元素。从数理逻辑上分析,“受骗”是通过多个逻辑状态的 变化后呈现的结果,按照云计算模型,每个状态是通过一个参数来表征的,这些参数是独立存在、独立运行的。对于一个云产品来说,产品内部运行时,系统关心的 是数据本身,而不关心数据所代表的自然语义,语义是通过翻译功能模块完成的。人作为一个云产品,具有同样的特征,比如一个人受到惊吓的时候,相关的化学成 分就会发生变化。

尽管古代的科技没有现在发达,但是中国的古人对事物的观察很本质,超出了现代科学的认知范围,比如先天八卦,无欲则刚,中庸,物极必反等。

2、人的情绪可以通过多维空间里的数字来描述

按照物理学的观点,任何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不可能脱离空间而独立存在的。把这个观点进行拓展,人的情绪也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无形的物质,那么情绪也是依赖空间而存在的事物。

尽管情绪的存在形式复杂多样,但是其所在的空间是简单而且确定的,可以采用维的方式进行描述。空间的复杂度是由维的数量来决定的,而每一个维的本身是简单的。

在一个N维的数学空间里,倘若N>;10,空间里的存在事物将存在无法猜测的形状变化。所以如果只是研究情绪这种结果性的现象类事物,研究人员是很难找到科学规律的,因为规律属于本质类的事物。

现代科学或许处在宇宙科学的起步阶段,人类目前似乎只在研究有形的事物上建立了一套科学方法体系,而在研究无形的事物上似乎没有太大的进展。

霍金博士在《大设计》里提出了宇宙的数学模型的观点,按照这种思路,无形的事物也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研究。


 

作为一种假设模型,人包含三个空间的事物,即 灵魂、身体、精神,对应中国古人所说的天、地、人。关于灵魂的假设,目前不容易通过技术的方式来描述,因此无法确定其正确性。但是身体和精神可以采用技术 的方式进行描述。身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属于物理空间里的事物;精神是人脑装置所产生的技术效果,是由信息构成的,属于信息空间里的事物。

如图所示,如果采用O1描述物理空间,O2描述信息空间,那么就会在两个不同的空间里形成不同的事物,而这两个事物属于同一个人,采用模型的方式,这两个事物对应的分别是物理图象和逻辑图象。

人在物理空间里的行为是受约束的,这种约束来 自规则,自然规则、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等。规则约束了人的行为过程的尺度,比如一个人只能一步一步地爬上几百米高的山顶,不能直接从别人口袋里把钱抢过 来,等等。这是因为人只是物理空间的组成成员,其行为受其他人的行为的干扰,如同波的干扰一样。

人在大脑信息空间里的行为是自由的,比如人可以一步就爬上几百米高的山顶。这是因为这个信息空间是这个人所独有的,与其他的人的信息空间没有任何关系。

无论是物理空间或者是信息空间,行为过程都是以图象的形式来呈现的,理解这个特征很重要。这涉及到哲学里关于物理图象和逻辑图象的关系问题。

3、信息空间沿维方向的数字增长是产生受骗情绪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里,受骗的具体特征就是,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比如期望赚5万块钱,,结果是赔了2万块。

期望的目标属于信息空间里的逻辑图象,人可以自由地创建和修改这个逻辑图象,而现实结果属于物理空间里的物理图象,这个图象是由很多关联的人共同创建的,个人的行为受很多规则的约束。

受骗的技术原因是信息空间里的某些维上的数字不断增长,导致整体空间里的事物出现缺陷。比如在控制欲望的维上,这个人的坐标数字不断增加,但是在对应的物理空间维上,数字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样就会造成空间里的事物的畸形扭曲,反映到人的行为上就是“受骗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由于在大脑信息空间里的行 为不受任何外部规则的约束,因此可以自由地创建逻辑图象。而在物理空间里,人的行为受到很多规则的约束,不能自由地创建物理图象。这种图象上的差异就是人 们通常说的“情感”属性。“范进中举”描述的特征就是由逻辑图象和物理图象之间的巨大差距所产生的。

喜欢“受骗”是人的基本属性,人自身是很难控制的,比如人都喜欢别人说自己的好话,明知道对方说的是假话,但是仍然不会反对。

人们认为智能机器人无法产生象人一样的“情感”,是因为现代科学并没有弄清楚“情感”的技术原理,认为人类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事物,而不是一种科学的产物。

中国目前进入到了“有钱就是英雄”的时期,无论是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是社会民众,对钱的追求已经脱离了道德的约束。由于社会财富的总量是有限的,一些人聚集了更多的财富,另外一些人的财富就一定会减少。具体的表现就是社会财富差距在不断地增大。

经常看到一些消息,一些人受骗了,财富减少 了,然后这些人会不断地被骗。这种重复发生的行为如果从云计算产品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参数修正和变化。当物理空间里受骗的结果出现后,大脑就会对大脑信息 空间里的参数值进行修正,使其与物理空间里的结果数值相对应,这样就有了数字重新增长的空间。如同一个水池,只有水池里的水减少了,才能接受新鲜的活水。

所以《道德经》里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 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把这里的“道”看成信息空间里的系统参数,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来说,系统参数所存储的是临时数据,容纳数据的空间是有 限的,所以存储的数据越少,活力越大。“学”是一种现象,属于产品运行后所产生的结果,结果产生后,就已经脱离了产品系统,不影响产品系统的运行,因此 “结果”具有累计效应。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里的“道”和“学”, 在计算机没有出现之前,似乎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在计算机软件系统里,道和学分别属于内存和硬盘里的事物,道是由逻辑规则和数据组成的内容,保存在内存 里,是决定系统运行状态的数据,由于内存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清理旧的数据,才能输入新的数据,而最好的状态是内存里的数据能够全部清空,没有遗留 的数据,这样对新输入的数据就不会有任何要求。这样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所以“无为而无不为”是计算机专家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从目前 的现状来看,并没有找到一种好的方法让运行中的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达到“空”的状态。

“学”是系统运行后的结果,结果存储在硬盘里,并不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内部数据,因此结果是累积增加的。

人脑就是一个计算系统,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计算系统运行的过程,系统运行也是从“内存”里调取数据,这些数据就是道。所以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新问题或者要进入新的工作角色时,会先静下心来,放空大脑,效率就会提高。

4、如何利用“喜欢受骗”这个系统参数

实验科学家总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失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且绝大多数科学家一生只能徒劳无功。即便如此,中国仍然有大量民间科学爱好者投身其中,如同飞蛾扑火,不仅要承受生活的压力,还要承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

当人们真正认识到人只是一个云计算产品的时候,就会了解“喜欢受骗”是一个系统参数,是产品运行时的一个技术变量,才能真正制定出目的明确的行为方案。

这个参数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存在了,是推动系统重复性运行的策略,如同发动机活塞的重复性运动,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但是这个参数被资本主义价值观利用了,改变了原始的性能,成为人们掠夺财富的工具,所以从表面上看,变成了“喜欢受骗”技术参数。

事实上,这个参数体现的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屡 败屡战、不屈不挠的性格,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种迭代优化的技术方式。人作为一个云计算产品,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数据, 这种完善是通过迭代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方式和软件系统的开发类似,在不断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财富的过度重视是产生“喜欢受骗”现象的原因。比如现在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采用高利润回报的方式吸引很多人加入,大多数人加入第一个平台赔了钱,又加入第二个类似的平台,这样不断地赔钱,不断地加入新的类似的项目,不断地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金钱的魔力不仅让草根大众迷失了心智,也让科学家迷失了方向。据国外学者统计,人类革命性的科技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出现的,历史上一些最伟大的科技和文化进步都发生在1945年到1971年 之间,然后似乎就停滞不前了。当然现在的科技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比如手机、飞机、家电、转基因产品等,但是这些并不是理论上的突破,采用的是相同的 范式(模型或者模式)。人们乐于享受产品升级后带来的满足,并不觉得已经“受骗”,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比如气象危机、环境危机等)。研究转基 因产品的科学家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基因的意义,因为这些科学家的理论来自上世纪50年代的DNA双螺旋结构,在没有出现新的革命性的遗传学理论之前,推广应用转基因产品是非常危险的。

人类的可怜在于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弄明白自己在争什么、夺什么、要到哪里去,但是却狂妄自大、自信满满,认为有钱就可以控制一切,却不知道在更大的空间尺度里,这些只是人生游戏里的陷阱,如同加入到传销游戏里的人,危机重重却盲目自信。

 如何利用“喜欢受骗”这个参数,让自己获得更多财富,而且避免危险,以下几点或许可以参考:

(1)做事之前,尽量多收集相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式,尽量弄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什么,只知道一些表面现象(在网上买卖东西、便宜、快秸、方便等),于是举办一些讲座,教授人们开淘宝店、微店的技巧, 比如如何包装自己的产品,利用朋友圈扩大影响力,增加销售量,如何处理客户投诉等实战技能。但是现实结果是,几乎所有的淘宝店、微店真正开店后才发现,政 府请的那些营销老师教的方法在实战中不管用,而向那些老师请教赔钱的原因时,老师的建议基本上是营销创新太快,需要不断地参加培训,掌握新的技巧。当然, 这些老师因为电子商务赚钱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创业者没有真正了 解农村电子商务,盲目相信当地政府邀请的讲座专家,盲目相信官员的专业知识,在地方政府领导发表重要讲话,营销专家讲了一些一夜暴富的案例时,就会在大脑 里形成了自己赚钱的逻辑图象,完全忽略了农村的现状,现实结果自然就是赔钱“受骗”了。

(2)做 事过程中,要尽量找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人的天性里,有一个被称为“恐惧”的参数,它会阻止人产生寻找问题的欲望。这是人习惯性 受骗的重要环节,比如传销人员完全接受讲课老师所描绘的逻辑图象,又比如一些从事电子商务、理财投资的讲课老师,就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让听课的人完全相 信他们所描述的逻辑图象,然后从学员身上获得财富。

(3)事情完成后,要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为下一个过程做好准备。不断重复受骗的人,大多数是没有认真对待这个环节。事实上,受骗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提高的过程。

5、商人是如何运用“喜欢受骗”这个参数的

尽管以个人财富数量论英雄的这种价值观正在摧 毁人类社会的道德体系,但是毕竟是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科技文明层次的低下,也就是说,当前的科技文明水平只能产生这种资本主 义价值观,除非出现颠覆性的科技理论和科技方法,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比如共产主义社会),否则当前的社会形态将持续维持“以个人财富论英雄”的 价值观。

所以对于个人或者企业来说,工作的目标就是获得更多的财富利益,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财富,就需要了解财富的本质,以及获得财富的途径,然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财富策略。

(1)财富是指以能量的形式储存人的劳动力(体力、脑力)的事物,比如一件衣服、一幅画、一首诗等。按照这个定义,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储存的人的劳动力很少,所以价格要低很多,比如画家原创作品的价值>;手工临摹的作品>;机器复制的作品。

(2)获得财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把劳动力储存到事物里,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在财富流动的过程里,获得财富能量差,如同水力发电,获得水的势能差。第一种方式属于生产类型,第二种属于商业类型。

(3)企 业赚钱的策略:对于生产类企业来说,创新是脑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导致产品所储存的财富能量产生差异的根源,而由于科技工具的普遍使用,体力为产品提供的 财富能量的差异很小。比如服装生产厂,生产设备基本一样,价值来自产品的创新。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赚钱的诀窍在于增加商品的流动距离,增加财富能量差,就 象水力发电,水下落的距离越长,获得的势能越多。

商人是赚钱最快、最多,也是最容易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采用把劳动力转换成财富能量的方式赚钱,而是利用商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差来赚钱,比如本地生产的产品,只要从外地转一圈,再回到本地,就可能被制造出了财富能量差。

从战国末期的吕不韦开始,中国的商人经历了2000多 年的发展,总结出了大量的计谋和经验。商人的属性似乎成了中国人的天性,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获得财富的商品。比如出现在南方某山区县城的故事,某执法机构 的人似乎很善于把本质工作和生意结合起来,根据涉事对象的具体情况,判断把“事”变成“生意”的风险,如果没有风险,就采用已经熟练操作的把无事变成有 事、小事变成大事的方法,利用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不断拉大当事人和“事”的距离,增加“事”的财富能量差,不断地从当事人那里获得财富。

当然这种赚钱行为本身是违背党纪国法的,也是党纪国法不允许的,但是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多不发达的地方也的确存在。由于这种现象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难识别,所以就变成了当地民众认同的社会常态,尽管内心痛恨,行动上也只能去适应。

事实上,任何事情如果从本质上分析,就可以看得清楚是对还是错,但是如果从表面现象上分析,就很难分别出对和错。中国正在推行依法治国,如果能够从技术本质上分析执法者的行为是否违法,对建立法制国家是有现实意义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是草根民众,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也是一些掌握地方执法权力的人获取私人财富的猎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这 些地方的执法者敬畏政治权力,轻视党纪国法,已经形成了符合他们小圈子利益的地方规矩,比如在某个不发达的小县城,只要是公安抓的人,就必须要到法院开 庭,而被抓的人只能按照小县城流行的做法,花钱找关系减轻“罪行”,对于草根民众来说,从“进去”到“出来”,经过多次的“商业”运作,基本上从小康家庭 变成了身负债务的穷人。

(2)草根民众基本上不懂法律法规,也不相信法律。因为执法者会通过各种方式委婉地告诉草根老百姓,党纪国法管不了他们手中的权力。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他们可以通过打击代理律师的手段来阻断当事人寻求法律保护的通道。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兴事物,也是草根穷人脱贫致富的希望,加入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人学历普遍偏低,因此在热情和梦想的驱动下,大多数人的行为会超越法律的尺度。这个时候这些创业者真正需要的是政府执法部门的引导和校正,让他们的行为回归到法规限定的尺度内。

政治权力之所以能够商业手段,也是因为“喜欢 受骗”这个技术参数。权钱交易是因为官员掌握了市场资源,商人需要这些资源,这些有钱的商人很精明,所以交易基本上是对称的。对于被抓的草根创业者来说, 由于胆小害怕,他们希望早点回归正常的生活,而执法人员也只是把很小的政治权力变成商业工具,因此属于非对称的交易。

法律的真正目的是维护每一个人追求幸福和享受 财富的权利,这些小“苍蝇”的行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仅是掠夺了草根个体创业者的财富,最重要的是破坏了社会法制环境,比如在 当前的电信诈骗案里,骗子最喜欢的是冒充公检法,因为这是最容易模仿而且收入最高的表演,骗子把现实中少数“苍蝇”的行为进行艺术提炼,编写成“剧本”, 受害人就很容易进入圈套,因为在这些受害人的生活经验里,这个剧本是真实的。事实上识别这个骗术很容易,等公检法来抓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受害人没有这个勇 气和胆量,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根本就不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当然这种现状改变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所有的执法人员能够真正做到敬畏党纪国法,对政治权力只是尊重而不是敬畏,“苍蝇”自然就不会存在了。

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把政治权力作为个人的商业赚钱工具是非常危险的,相当于改变了楼房支撑架构中力的作用,比如把垂直力变成了水平力,楼房就会出现坍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