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空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重大成果层出不穷。随着歼10、飞豹、枭龙、大预的服役,再加上大型运输机、空中加油机、涡扇10,我军确实是鸟枪换炮焕然一新了。但也有些人以为中国空军已是战略空军了,敌手只剩下美军了,自卫队与阿三已不值一提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真的有这样简单吗?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就是战略空军的理念。不妨用这个标准对照一下,让我们看看我们与战略空军还有多少差距。鹰眼看来,最起码有十点不足: 一、海外基地。战略空军必须拥有很多海外基地,而且是有重点有层次的全球布局,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这与有没有空中加油能力没有关系,与加油能力强不强也没有关系。等你的飞机加上一次油飞到目的地,时间早就过去了四五个小时。换句话说,在这四五个小时内,空军只能毫无作为。这话是听着别扭,可我们有海外基地吗? 二、编制体制。美军的几大司令部,都是纵向机构,直接指挥部队,指挥层次非常清晰,机构简而效率高。反观我军的横向机构设置太多,级别太高,权力太大。不但耗费了大量人财物,而且战时容易导致决策迟缓效率低下。这些机构本质上就是国土防空的产物,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更谈不上建设战略空军了。当然,从管理角度看,横向机构可以多安排几个干部少承担一些责任。减少指挥层次厘清指挥责任的呼吁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上上下下也都有共识,但中国的特点就是改革只要一涉及权力财力,就如蜗牛散步。难!但不改又不行! 三、大而全还是强而精。空军经常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部队,干着老百姓的事,拿着军队开的饷。我看过不少美国空军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想方设法充实战斗部队,不保留无关紧要的部队,更不可能拿着钱混日子。事实上简单比较中美两国空军的技术含量、装备数量、训练演习、保障能力,你不得不承认一个美国兵干了两个中国兵的活。大而全未必强健,不过外表确实吓人。 四、C4I系统。现在连一支防御型空军的C4I系统还未建成,更甭说战略空军的C4I了。 五、点防空还是面防空。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空军的难题,到现在还没有结论。所以我们看到了一支什么都有的大空军。美军是进攻型的,航空兵包打天下,本土空中威胁不大。美军的防空部队少,与北美防空系统的自动化也有很大关系。我军则还拥有数量不小的高射炮兵,但高炮部队能承担面防空的任务吗? 近期战争证明,点防空越来越需要高性能的高射炮,面防空则需要先进导弹。目前57炮能否完成点防空任务都无胜算,更谈不上什么要地防空了。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广泛应用,以后的防空将越来越难。有这笔钱用于防御,还不如用于进攻。这与东风41与NMD、TMD的竞赛是一个道理,进攻投入一块钱,防守就得投入十块钱,很划得来。我们防不住美国导弹,但我们也可以叫美国防不住,这就达成了新的平衡。 六、交流轮训换防制度。要想打造一支战略空军,首先就得适应不同的基地、气候、地域,就得了解不同性质的部队,就得在空军内部实现人员的大交流。现在有些部队轮训是走过场,几十年没换防,交流成了联欢会,还是国土防御的老观念。 七、干部晋升体制急需改革。怎样才能把真正军事过硬的干部选拨到领导岗位,怎样避免因领导者的喜恶左右下级的命运,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没有一套阳光操作体制,就不可能激发主动积极性,就会劣币驱逐良币。 八、训练数质量不高,指战员素质欠佳。空军的战斗力主要体现在航空兵,航空兵的战斗力又集中体现在飞行员身上。空军不是陆军,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拿武器拼命。我军飞行员一年很少飞二百小时以上,美军则超过三百小时。而且,我们的质量不高。 从难从严训练,从实战出发,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都不是口号,而是人民军队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九、诸兵种联合作战。懂这个的不多,真正懂的更是少之又少,晴蜓点水夸夸其谈的倒不少(我也是)。当然,如果还把空军定位于掩护舰艇出航配合陆军轰炸,也就不必谈什么战略空军了。 十、政令不畅。我不能说军令不畅,那容易引起误解。军队的权力高度集中,执行命令是没问题的。这个问题在全军全国都存在,总部的规定一到下面就走了样。既损害了总部权威,又容易滋生山头主义、小集团、贪污腐败。 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有很多重要问题都没提到。其实,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只有四个字:思想认识。思想不改变,认识不提高,装备再精良,素质再过硬,也都无济于事。 真诚希望我空军在打得赢不变质的大前提下,真正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而不是事与愿违。
中国空军需要怎样的改革发展战略?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