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中概股加速回归是好事还是坏事?


      近期,中概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再次成为市场参与者热议的话题。
 
      实际上,对于未来中概股企业来说,无论其选择的是IPO发行、还是借壳上市,抑或是登陆新三板的方式回归市场,我国资本市场都将为其创造出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未来中概股企业加速回归A股市场将是大势所趋。
 
      进入2015年以后,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已经逐渐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其中,有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已有三十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宣布了私有化以及拆除可变利益实体VIE的过程。由此可见,中概股回归A股的速度正逐步加快,而未来或将有更多的中概股加入到回归A股市场的行列之中。
 
      但是,经历了去年6月以后的连续几轮股灾之后,管理层稍显谨慎的态度,注册制全面铺开延迟成为大概率事件,战略新兴板也并未如期推向市场,对部分中概股企业的回归进程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对于中概股企业而言,政策环境的持续宽松,以及为寻求更高的估值空间,当属其最为核心的回归原因。
 
      事实上,对于中概股企业加速回归的现象,有利有弊。
 
      其利在于,如果部分优秀的中概股得以回归A股,将会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成熟的有效经验的同时,还将会给国内上市企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利于股市的长远性发展。
 
      而其弊端,则主要体现为:
 
      首先,中概股加速回归A股市场,其主要目的是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与更好的融资额度。而对于市场来说,随着准入门槛的宽松,未来中概股回归步伐可能会加快,将从一定程度上加大市场的融资压力。
 
      其次,中概股加速回归,必然会造富又一批新的投资群体,从而加剧了股市财富二次分配的矛盾性。对此,对于这类受益者的持股锁定期以及未来限售股减持额度等问题,亦需要作出更为严格的规范,并结合灵活的税收征收政策,以从本质上规范这类投资群体的后续减持套现等行为,如若不然,未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再次,在中概股加速回归之后,将会加剧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对此,在A股市场政策环境逐步宽松的大背景下,还需从本质上提升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强化股市年均有效退市率。在此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能让投资者埋市场优胜劣汰的单。
 
      对于中概股的加速回归,其回归需要讲究技巧,同时,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与之相配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中概股加速回归将会给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作者:李勇(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
 
本文见报于4月20日《香港文汇报》
http://pdf.wenweipo.com/2016/04/20/a14-0420.pdf     4月20日《香港文汇报》纸质版
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4/20/PL1604200006.htm     4月20日 《香港文汇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