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本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pihaizhou1964; 欢迎光临皮海洲直播间:http://live.jucaipen.com/Mingshi/Live/liveing.aspx?id=1
3月30日晚间,在港交所上市的万达商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已告知公司,正初步考虑就H股进行一项自愿全面收购要约,如经落实,将可能导致公司私有化以及公司于联交所除牌。
万达商业也将走上私有化的道路,这则消息虽然突然,但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近年来,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回归已成为一种潮流,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中概股的回归都不令人意外。另一方面是万达商业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以3月30日万达商业的收盘价38.80港元的价格计算,其市盈率甚至不到5倍。其股价不仅跌破发行价,甚至跌破每股净资产。因此,为了公司股东利益,万达商业有必要选择私有化之路,然后回归A股市场。
实际上,A股上市一直都是万达商业的一个愿望。只是由于最近多年A股市场对地产公司上市的种种限制,万达商业才迫不得已转战香港。然而,去年以来,A股市场地产公司上市不再受限。因此,万达商业在公司股票价值低估的情况下通过私有化回归A股市场,这是没有悬念的事情。何况早在去年11月13日万达商业就正式发布了A股招股说明书,将发行不超过2.5亿股A股,拟募集资金或达120亿元。因此,万达商业私有化回归A股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万达商业私有化回归A股是符合公司利益及股东利益的。不过,万达商业回归A股,却也凸现了当前A股市场的尴尬。一方面是目前A股市场总体上处于低迷状态,行情发展还要依赖于政策面的呵护;但另一方面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并不低,以至大批的中概股公司乐此不彼地选择私有化回归之路。有的中概股公司甚至明确表示,其私有化的收益少则3倍、5倍,多则10倍以上。而这种中概股的回归,尤其是万达商业这种选择IPO方式的回归,无疑又增加了A股市场扩容的压力。
当然,对于中概股的回归,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中概股的回归可以让投资者分享这些企业成长的果实。尤其是万达商业这种优质蓝筹股。但我们应该看到,很多中概股的回归不是为了回报投资者而来,而是奔着A股市场的高估值而来,当这些公司以高价回归A股市场的时候,公司的投资价值就已经透支了。在这方面中石油回归A股市场留下的教训,投资者一定要牢记。
当然,不论万达商业回归A股对于A股市场投资者是祸是福,不过,万达商业拟私有化方案提出的不低于每股48港元的H股要约收购价格,对于H股股东来说却是有利可图,这个收购价格定得漂亮。每股48港元的价格实际上是万达商业2014年在香港上市时的发行价。这一价格较今年3月30日的收盘价38.80港元溢价23.72%。因此,这一收购价格有利于保护H股投资者的利益。并且,万达商业拟私有化的价格是不低于每股48港元的发行价,这除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之外,也是对当初确定的发行价格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万达商业公司形象的维护,避免授人以“高价发行、低价回购”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口实。
也正因如此,万达商业的拟私有化方案无疑为聚美优品上了一课。今年2月,在美国上市的聚美优品推出了私有化方案,拟以每ADS 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而2014年聚美优品上市时的发行价是每股22美元。也正因如此,聚美优品的私有化引得美国投资者怨声载道,不少投资者甚至联名起诉聚美优品,以阻止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进程。聚美优品的公司形象也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害。与万达商业私有化相比,聚美优品虽然在收购价格上占了不少的便宜,但却把公司放在了公众投资者的对立面,这实在是因小失大。这也反映出“欧巴”与“王炸”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不仅如此,万达商业的拟私有化方案也为中概股公司的私有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准则,即私有化价格不低于当初的发行价。这既是对投资者利益最基本的保护,也是对公司形象最起码的维护。否则,中概股公司“高价发行、低价回购”,难免落下“圈钱”的把柄,这也是对中国公司形象的损害,不利于中国公司走向世界。在这方面,万达商业的私有化无疑是一股正能量,值得点赞。(来源:聚财盆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