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语言能力随着上网而退化!


 中国人的语言能力随着上网而退化!

-----一位工商管理的学生说是自己无意之中发现的秘密!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认识的工商管理学生,他说他发现现在年轻人不是在计算机的网络上就是在手机的网络上;也就是说很多年轻人实际与网络紧密结合成一体了。他说看这些人在网络上的电闪雷鸣的语言能力,根本看不出在实际社会中却是不善于言语的人。他说他发现这个秘密后就进行了一些随意性调查,发现果然不出所料,一些网络犀利的评论家竟然不少就是宅男宅女;因为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刚好是这些网络上反应敏捷的人。后来他专门调查了一些网络名人,发现这些人即使博客中的语言习惯都不相同;从而得出这些名人并不是本人而是一个团队,因为任何沉浸于网络中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语言退化。所以说明那些网络上犀利的名人,根本不是现实生活中语言敏捷之人。

我不知道网络与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联系,但我身边还真的就有经常上网之人刚好是说话语言能力不强的人;因为他们在网络上通过键盘进行文字交流特别敏捷,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竟然无话可说。这就说明网络上的组织语言虽然键盘打字也只是交流的一种形式,但全身心融为一体才是思维敏捷;所以想到的就能快速打出来呀。而现实生活需要考虑环境与对象,所以谈话就不能随心所欲了;正因为如此,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上网的话就会随心所欲地发泄自己;从而出现文如泉涌。长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这些不与现实生活的人打交道;他们能不语言能力下降吗?

后来上网才知道,原来网络的“无拘无束的语言”真的与现实生活无关;因为加拿大一项最新语言学研究结果显示:“老发短信会导致语言能力下降,更难接受新词汇”。说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包括短信在内的各种阅读习惯。之后,研究人员向参试大学生展示了一组词汇;其中既有真实词汇,也有杜撰词汇。结果发现,手机短信对人们的语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理解和接受词汇方面。研究人员表示:“与更多阅读书本、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印刷媒体的人相比,经常发短信的人对新词汇的反应速度更慢”。说是人们之所以接受更多的词汇,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或者对不认识的词汇持“容忍”态度。而新调查发现:“大学生发短信越多,他们越容易拒绝更多的词汇;或不愿承认这些词汇属于真实词汇的可能性”。研究人员认为:“发短信较多的参试大学生之所以拒绝很多词汇,一大原因是短信与刚性语言约束有关。另一大原因是,由于发短信者接触的词汇量相对较小,因此对很多词汇感到不熟悉,也更难接受这些词汇”。

我也发现一些年轻人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孤僻;可当他们自己单独时,则显得特别忙;即使是在公交车或地铁上的时候,也是快速的阅读或回复网络信息。可即使带着他们与人交往,他们竟然不喜欢主动与人沟通;经常就是一问一答的聊天。如果你不主动说话,他们竟然也不说话;就是偶尔张一下口,也会发现他们的说话声音变得很小。甚至有个MBA也如此,考试总能叫人满意;但是如果要与她交流,则是字斟句酌。刚开始我还以为她这是严谨,但朋友说这就是不善于与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前奏。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社会的官基本不上网,因为人家是要保持语言敏捷能力;他们能上网使自己退化吗?即使是那些沽名钓誉的官员注册了知名博客,最后也是有专门班子为他们上网;从而保证他们现实生活语言能力的先进性。就如同当年公款唱歌之时,我当时还很奇怪为何我单位各级领导个个那么会唱歌;而且还是各人由自己特色的歌,根本不会交叉重复。后来一个当官同学的妻子向我抱怨,说我这个同学为了在家练习歌唱;竟然唱坏了几套音响。而我因为从来没有唱歌,所以我才有时间写专业文章。但我这不唱歌的人却比不上唱歌的人,因为人家通过唱歌个个都唱到了正教授;而我这只写专业文章而从来没有唱歌的人,最后下岗竟然连职称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奥秘。

看今天我们社会上网的人除了依靠网络吃饭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社会没有话语权的人;所以网络发表意见相当敏捷,但却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与人交往的人。有了网络他们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做好购物、存钱、交水电费、买飞机票等生活琐事,而且享受到了影视、音乐、游戏等各种娱乐;甚至还能够将会谈、炒股等工作转移至这方寸之间。但与此同时,他们的现实生活的语言能力退化的速度已经超乎想象;有的已经不会与人聊天了。正因为如此,网迷的人际交往障碍成为了共识;因为很多网虫实际刚好是人际关系上受挫之人,从而更加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天天对着电脑或时时对着手机,最后自然容易引起网络孤独症。所以有专家学者建议,现在的网络就像被污染的食物;外表看起来光鲜,但实际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最好对信息进行筛选;只看需要的内容,以减少用电脑的时间。因为网络永远代替不了现实生活,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官从来没有上网的原因;因为他们才是我们今天社会唯一保持语言能力不退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