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解决途径的若干问题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解决途径的若干问题思考 

 

        近期,不仅有人对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概念提出了质疑。而且还认定为是一个伪命题,然而,我却认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问题。这种截然不同认识差异,关键在于是否涉及到了攸关经济发展命脉的城镇化,是得以健康发展还是畸形发展,而后者则是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从本质上说,伴随工业化过程的健康城镇化进程,理应是一个国家从低等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等收入的发展过程,一旦城镇化进程呈现出严重不健康态势,也即是测评位序城市规模合理分布的指标,映现出了严重失衡状态,那么,这种态势状态迟迟得不到解决和改善,其引发与导致的结果,就是掉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因此,可以认定的是,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健康发展了,经济社会就可持续稳定地发展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直至跨入高等收入的发达国家行列。否则,就会为之付出高昂代价并也难以步入高收入的发达国家。当前,我们的城镇化水平扣除非市民化的农民工后,实际还不足35%,大中小城市的发展业已呈比较严重的失蘅状态,大城市病已经凸显,经济上受其影响,规模效益受报酬递减规律制约而增速递减加快,因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照此发展就是存在向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滑坡的巨大危险。

    城镇化进程,也是伴随工业化,其城市体系形成与结构合理建设与完善过程。所谓产业结构调整,其实也是政治结构改革基础上,城市发展去行政化而实施功能化的过程。城市体系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与其空间分布是否合理息息相关,城镇化发展异常,最终将沉入陷阱而难以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这样的国家诸如亚洲的泰国和南美洲的墨西哥等,就是活生生的实例!

     至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与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与第二人口大国,都是人口相对过剩的国家,其三大子人口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鉴于生育率的下降与死亡率的相对稳定而导致的年龄结构变动,因始终都处在解决相对过剩人口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其以生命周期为时间长度单位的年龄结构转换,也都是同步处在逐年从不合理逐步向合理的转化过程。至于现在普遍误认为的所谓人口结构不合理,都是在没有正确把握年龄结构变动特征的前提下,以不当的直接简单计量,所做的错误分析之结果。人口相对过剩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年龄结构变动,不仅十分有利于解决老年人口问题,而且还十分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绝对不是其反面,也就是说,实施计划生育的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积极作用,或称此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作用,决不可低估。因此,人口相对过剩的中国国情,与人口相对不足或相对适宜前提下的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及其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则完全不同,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能生搬硬套发达国家的作法,诸如延长退休年龄,就是张冠李戴,效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纯属在执政能力方面的一大笑柄!

    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主要看大大拖延了乃至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其结构性改革是否能突破深水区,使之与相应的经济基础相协调;二是主要看城镇化的规划是否科学,至于创新驱动,关键是要改革远不适宜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与人才成长的制度,完善原创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当前的关键作法,理应是大力挖掘与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与此同时,还要甄别庸才,剔除鱼目混杂者,确实做到各就各位的人尽其才,让制度确保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带动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