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整体上表现为利多


    据媒体报道,债转股实施方案最快或于4月份正式推出,预计我国将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报道还提及,债转股对象聚焦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以国企为主。债转股来了,其对资本市场影响几何?

    债转股并非什么“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末,因众多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困境,进而波及到银行业,在此背景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通过承接不良资产方式,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与债务方签订债转股协议,成功帮助四大行脱困,也为四大行今后能够上市打下了基础。而根据中金公司的估计,在1999年1.4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通过债转股这种方式处置了约4000亿元,占比约30%。

    此次债转股,银行业将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实施债转股后,银行将持有某些企业或者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对于银行而言,曾经的债权变成了股权,曾经的债主将变成股东,无论是地位还是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债转股后,相关企业不能为银行带来收益,或者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套现后并不能覆盖当初的债务,那么债转股对于银行将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根据媒体的报道,此次债转股的对象以国企为主,实际上是将民企抛在了一边。从国有行的角度讲,或者说从资产安全性上考虑,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除了困难的国企外,某些民企同样存在债转股的冲动,但其或将被排除在债转股的大门之外,相对而言,也有稍许的不公平。

    但债转股对相关企业却是非常有利的。企业或上市公司需要实施债转股,其实说明其偿债能力不足,或者其经营出现困难。而且,由于企业存在巨额债务,亦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至少,每年的财务费用就有可能让相关企业或上市公司不堪重负。在而实施债转股之后,企业或上市公司的债务“被消除”了,虽然股本增加了,每股收益被摊薄了,但该项债务原来产生的财务费用将不再存在。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轻装上阵,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更重要的还在于,如果债转股真的能够达到万亿的规模,意味着相关企业的万亿债务被“免除”,其所产生的整体效应是不容低估的。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债转股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却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一大热点。长期以来,A股市场的投资者热衷于概念与题材的炒作,而且,每年炒作的主题往往都不一样。债转股的方案如果能够实施,不啻于为市场提供了新的炒作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上市公司实施债转股,在其遭到市场炒作的情形下,股价的上涨,其实更有利于债转股工作的推进。毕竟,债权转股权后,银行方面持股主要以股价衡量市值。股价上涨,银行持股市值亦会水涨船高,反过来又可以提升银行参与债转股的积极性。

    当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债权变股权后,股权的估值与股价密切相关,其债转股更要防范其中的道德风险。否则,受到损害的不仅是上市公司的利益,中小股东同样会被波及。关于这一点,需要在实施债转股方案时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