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出台,今后中医药养生将如何服务百姓生活?记者就此采访了主管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
治未病:发挥养生功效
“这次《规划》给了中医药一个全新定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认为,中医学提倡“治未病”,注重机体保养,这顺应了当前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趋势。
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记载有“治未病”的思想。这种理念和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阻断疾病深入或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还能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多赢”。然而,近年来我国“重西轻中”“中医西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医院采取适用西医的管理办法管理中医,如同“牧师管理和尚”,阻碍了中医在“治未病”方面的功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此次《规划》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并从管理、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强监管:行医者要“靠谱”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认为,中医行业的人员混杂与我国现行的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现行模式轻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教授的内容中西混杂,导致近20多年来毕业的中医药院校学生并不相信自己所学,也不掌握先辈流传下来的验方;另一方面,民间一些没有经过正规院校教育,但通过师徒传承或经多年临床实践确有一定专长的人员无法取得“执业医师证书”,没有合法的行医权、处方权,只能游走在“灰色”地带。
此外,还有一些毫无资质的人员利用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的空子,干脆就混迹江湖,骗人钱财甚至贻误患者的生命健康。此次《规划》在加强监管、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如设立黑名单、实行属地管理和准入许可,改革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等。
做产业:很有紧迫性
《规划》专门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这在不少专家看来,富有前瞻性也很有紧迫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侯胜田表示,中医药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的养生理念,符合当前旅游注重健康的观念。王国强指出,此次《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也考虑到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这个新命题及相应措施。
四川艾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紧跟国家中医药行业政策。努力提升艾灸养生相关产品,为国人的保健养生贡献出艾宜的一份责任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