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与湖北熊家冢墓的比较
--------兼论帝王墓地封土形式的演变
曾祥裕(广州杨公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春季招生热线电话 13766307454)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人员在首都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测的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据考古专家介绍,主要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确认墓主人身份。
我读到此新闻后,不禁想起我去年考察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
一个是楚墓,一个是汉墓。它们各有哪些亮点呢?
我根据历史文献,从各个角度加以剖析:
从区域来看它们同属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大多50米左右。
从历史来看,荆州,旧称郢都,作为春秋楚国的首都。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寓“昌大南疆”之意。汉称“豫章”。南昌市新建区紫金城城址曾为汉代海昏侯国都城所在地。
从考古级别来看,荆州是楚文化核心地区,熊家冢墓地则是楚国王公贵族墓葬群中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强的大型墓地之一,由一座拥有巨大封土堆的主墓、一座陪葬墓、30多座殉葬墓、5座祭祀坑、2 座车马坑等附属建筑所组成。
主冢车马坑规模,王陵第一。熊家冢1号车马坑,南北长132.6米,东西宽约12米,由43辆马车及164匹战马所组成的车马阵气势恢宏。
根据《周礼》及其它古代文献中记载,只有天子才能用六匹马来驾一辆车出行,从车马坑的规模来看,应该是一个楚王墓。“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 熊家冢是证明荆州是楚国发源地的重要凭证。
而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大型车马坑车只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其规模远不如熊家冢。但各朝各代,对王公贵族墓地的规格要求不一样。不可以此,说西汉海昏侯墓主的地位低于熊家冢墓主。
从考古意义来看,专家认定,以汉代海昏侯国都城所在地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了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
而此前发现的熊家冢墓,有15级台阶。在春秋战国时期,台阶越高,证明墓主的级别越高。通过与以往的发掘资料进行比较,考古专家认为,熊家冢墓无疑是我国迄今已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楚墓。
从墓主身份来看,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而熊家冢主墓墓主的身份从2005年11月考古发掘至今,因主墓没有开掘,至今还没有搞清楚墓主人究竟是谁。长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徐文武之前在《江汉论坛》发表一篇论文,文中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文物发掘情况,推断正在被抢救性发掘的荆州熊家冢楚墓,墓主最有可能是在楚国历史上有巨大贡献的楚昭王。但考古只承认过硬的物证,猜测仅是一厢情愿。
从风水来论,无论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还是荆州熊家冢墓,都依照背山临水,明堂开阔,坐北朝南等风水原则来选址。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紫金城(海昏侯国都)西南,地处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五条小山脉中的中间一条山脉的顶端(墎墩山),东、西两面被两条较大山脉包住,南面和西面有小河环绕,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墓主在选择墓园时比较注重风水,墓园的地势高亢,北、西、南均为开阔地,风水景观极佳。
据考古专家介绍,熊家冢墓地紧临沮漳河和长江,这是有原因的。楚国高等级墓地大都选择在靠山的一端或临水的一面,追求前景宽阔,地势向阳。并且,沮漳河和长江在楚国占有重要地位。《左传》曾记载,楚昭王领兵解救陈国时得了重病。占卜的人说是黄河之神作祟,左右大臣建议在郊野祭祀黄河之神,以求黄河之神的保佑。楚昭王不同意,并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意思是说,我们楚国只祭祀长江、汉江、漳河等地望,黄河不在祭祀范围内。可见,沮漳河和长江等楚地大江大河的临岸地区在楚国应是上好的风水宝地。
从葬法上来看,都符合风水名著《葬经》所说的:“支葬其巅。垄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垄如足。”两个王陵都葬在山岗上,也是支龙的高处。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雨水多,葬在高处,可防水害。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现在还没开放,考古人员说它的坐向为坐北朝南,但是分金度不得而知。
而湖北善于做大文化产业,已投巨资建设熊家冢遗址博物馆。我荆州之行,得以到实地考察。经测,熊家冢主墓坐向为子山午向兼癸丁,天门开地户闭,右水倒左,水出乙辰,明堂内罗城圆平。
从墓室规模上来看,熊家冢主冢椁室规格极高,是一座近正方形、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椁室面积约40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帝国王棺椁中最大的。
南昌海昏侯墓主墓室平面也为“甲”字形,东西长约17.17~17.34、南北宽约17.09 ~17.15米,深约8米,其中椁室深约2米,墓道南北长约15.65~16.17、东西宽约5.92~7.22米,墓室总面积约400平方米。
从墓的形制来看,都属于封土型。熊家冢主冢封土规模大,迄今所见首屈一指。上世纪50年代,主冢直径超过100米,高近20米,现存封土堆高度为4米左右,是目前所知东周楚国贵族墓葬中等级最高的,可谓气势宏大。
南昌海昏侯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其封土厚达7米。这正好与文献上的记载相符。
封土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指墓穴都在地表以下,但通常下葬后并不是再把土填平成跟地表一样平,而是高出地面堆出一个土丘。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个土丘就叫做坟头。对于帝王,由于这个土丘往往很大,而且很气派,为表示出帝王的身份,专称为封土。
封土,既俗称的坟头,《礼记·檀弓》上说:“土之高者曰坟,葬而无坟谓之墓。” 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根据《周礼·春官》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即按照官吏级别大小以决定封土的大小,当然天子、诸侯死了以后,其陵墓封土无疑是最大的。
封土四种形式: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
“封土为坟”的发展,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呈覆斗形。因为陵墓的上部是方形平顶,犹如方形锥体被截去顶部,故名“方上”。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
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唐乾陵即为典型例子。
(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
宋代的“方上”其规模要比秦汉时代小得多。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
一般形式为,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风水考察需深入到田野,其深度和广度有待机会。我湖北之行荆州考察,得益于黄存东医师的热情接待和全程陪同,在此再表谢意!
为满足易友学习风水的需要, 3月20日将在广州开办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学习全过程由著名风水师曾祥裕总负责, 敬请易友关注招生信息,踊跃报名。联系电话:13766307454,QQ175613195,微信号zxyfs614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