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轲明】人民币进军国际化要什么


 

  日前,中国银行 披露,2015年,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5。39万亿元,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的有331万亿元,保持全球领先。  据了解,中行人民币国际化产品体系覆盖结算、融资、信贷、清算、资金、债券、理财、投资、托管等全产品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值始终保持市场领导者地位,在中国内地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有约四分之一通过中国银行的渠道办理。中国银行在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跨境投融资、金融市场交易、大宗商品融资等新兴领域都积极创新,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的双向资金池、跨境人民币的借款业务;担任人民币的市商,率先办理人民币与瑞郎的首笔直接交易;推出尼泊尔卢比、巴基斯坦卢比、蒙古国图格里克的现钞挂牌,便于人民币与周边货币的交易;率先为客户发售人民币“熊猫债”;推进上海的黄金现货交易、原油期货的人民币计价;研发多只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及衍生产品,各项金融产品领跑市场。

  2015年的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提到 “加入SDR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大宗商品是最好的载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宗商品会是推动人民币最好的载体呢?这就提及人民币加入SDR(”一篮子“的货币单位),李小加说道,“前些年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得很多人愿意持有一点人民币,有很多利益在里面,SDR升值预期没有的话,利益驱动力小,加入SDR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是被动性地使大量央行或贮存基金,一旦必须持有,这个推动造成了人民币大搬家,搬到需要受SDR约束的国际大的央行组织中去。”不过他认为有两个更加值得关注问题,一是国外持有的人民币怎样保值、增值以及使用;二是如何让人民币不受这个约束、让今后也必须持有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能不能创造出人民币的需求、人民币的交易、人民币的产品,让大家觉得这些产品你想做就必须得介入人民币,从而建立起人民币国际生态圈。”

  而建立生态圈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请进来”,一种是“走出去”。李小加解释道,“请进来”就是人民币在国内大幅度的开放自己的市场,让外国人在人民币本地市场上,开始接受并习惯使用人民币。“走出去”就是把中国的力量送出去,在境外促使大家接受人民币并使用、交易、投资和得益。“‘请进来’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我们更关心的是 ‘走出去’”,李小加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请进来’我们已经通过沪港通的形式进行,并且会进一步扩大沪港通,将来还会有深港通和及其他形式的互联、互通。”而在“走出去”方面,他认为以大宗商品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载体最为合适。“因为中国在大宗商品上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大宗商品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那么,大宗商品逐渐以人民币计价,这样可使自己的币种、商品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最容易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且,人民币的国际化本身影响力的提高,反过头来还可以使我们从大宗商品最大量的接受者逐渐会变成一个价格的制造者。”

  对原油,沥青,铜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分析师金老师, 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