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延迟上市背后有啥隐情?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蚂蚁金服坚持延后上市背后有啥隐情?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

 

已连续收获三个涨停板的恒生电子昨日发布公告,市场传闻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借壳恒生电子在A股上市,公司经向蚂蚁金服函证,蚂蚁金服确认无借壳恒生电子在A股上市的计划。

借壳上市传言从何而来?恒生电子和蚂蚁金服均隶属于阿里系,阿里巴巴马云是蚂蚁金服的实际控制人,同时个人持有成立于2003年的浙江融信99.14%股权,该公司正是恒生电子控股股东恒生集团的母公司。去年,蚂蚁金服通过浙江融信和恒生集团间接持有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曲线入主恒生电子。所以,像蚂蚁金服将借壳上市的传言可信度还是蛮高的。

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在IPO之前都有过于类似:讲故事、画饼、拿投资人的钱、烧钱扩张业务、再寻找投资人、再烧钱、苦寻上市等经历完全不同。蚂蚁金服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融资之路。

去年7月初,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完成A轮融资,引入了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等在内的8家战略投资者。按照融资额及占股比例倒推计算,蚂蚁金服当时估值已超过450亿美元。

A轮融资时引入社保基金等一系列中字头国企后,蚂蚁金服眼下正在进行B轮融资,金额将超100亿人民币。近日,蚂蚁金服方面曾表示,蚂蚁不追求全牌照全覆盖,而是志在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好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希望寻找价值观相近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而非一味追求中字头

事实上,蚂蚁金服正在默默的迅速崛起,它如今的估值已高达60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而放眼全球,蚂蚁金服也是仅次于Uber的第二大“独角兽”企业。据此前一份未经官方确认的蚂蚁金服融资推介材料显示,该公司2014财年营业收入101.5亿元人民币,较2013财年同比增长91.6%;调整后净利润26.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26%

现在很多人觉得奇怪,像蚂蚁金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目前拥有国内最全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银行、保险、证券等牌照,业务触角可谓是“四通八达”。上市IPO对蚂蚁金服而言亦非难事,但为啥蚂蚁金服却不急于在A股融资上市,而是非要选择AB两轮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呢?

首先,蚂蚁金服并不缺乏主动拿钱出来投资的合作者(股市中主要就是这类人),而是缺乏有助于提升蚂蚁金服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正如蚂蚁金服方面表示,融资过程并非一定要找国企,而是找理念和价值观相近的长期投资者,融资来的不仅是钱,而是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融来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改善整个产品、技术以及服务,风控能力的建设。

再者,蚂蚁金服目前正考虑哪几块业务要放入拟上市的盘子中,如何进行分拆、划清关系,而这些则作为整体规划,尚在蚂蚁金服的研究过程中,所以这这有国内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并急于审请上市。

目前蚂蚁金服的版图由支付宝、芝麻应用、蚂蚁达客、蚂蚁金融云、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财、网商银行、蚂蚁花呗九大业务组成。从内部来看,蚂蚁金服主导的产业、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可持续性均影响其上市进程。所以,哪些业务可以上市,哪些业务不必上市,蚂蚁金服需要一段时间的考虑。

再次,在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尚不明朗之前,蚂蚁金服准备苦练内功,按照随后政策的变化作调整的准备。在整个蚂蚁金服的业务体系中,支付、理财、融资、保险等业务板块仅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这些“水面之下”的业务目前仍未显现出清晰的盈利模式。

显然,在这些业务板块内功还没有完全练成之前,互联网金融监管尚没清晰之际,贸然选择上市之路,恐怕对于蚂蚁金服务未来业务的调整是不利的。

例如,基于支付宝成长的蚂蚁金服,盈利点仍主要基于支付业务和理财业务。下一阶段,支付宝等支付业务手续费的上升将加大其所承受的手续费压力。理财业务的竞争加剧也将削弱余额宝的传统优势,代表融资业务的网商银行目前仍未解决远程开户等问题,芝麻信用的增信牌照仍未到位。

最后,来自政策层面。蚂蚁金服上市进程更会受到政策的直接影响,现在证监会的IPO政策依然是审批制,而从今年31日开始,审批制将用2年时间,逐步向注册制转变。蚂蚁金服现在面临的抉择是,最终采用审批制还是注册制?这依然需要取决于后面政策的变化。

对于年龄才1岁半的蚂蚁金服集团而言,上市IPO融资并非是其首选目标,而通过AB两轮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帮助其各板块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蚂蚁金服在上市前的业务板块划分和调整问题、互联网金融监管变化问题,以及上市时机选择的问题,都是蚂蚁金服在A股市场IPO大幅延期的主要原因。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外贸严峻超预期 中国该如何应对?A股新年持续暴跌究竟说明了啥呢?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