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与危房并存难道就是中国特色吗?
-----读《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说老人都有住房的感慨!
汪华斌
在博联社这里有位博友发表了《豪宅与危房并存》的图片,顿时引起了我的感慨;因为我回乡印入眼帘的就是这样的情景。一边是老板或官员修建的豪华别墅,另一边却是老百姓居住的危房;根本没有见到任何政府号召维修保养这危房,所以我当年在上大学前修建的住房就彻底倒塌了;也没有见到那级政府过问或赔偿。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见到《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很反感;因为报告说“从住房上来看,85%的老年人有一套以上房子;其中78%有一套,6%有两套;1%有三套以上。尽管这一指标上仍然存在城乡差异,城市老年人的住房拥有率高于农村;但是差距与养老金差距相比并不算悬殊。87.75%的城市老人拥有住房,而79.97%的农村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值得关注的是,城市房屋的价格远远高于农村;这就使得城乡老年人的财产差距出现更加巨大的差异”。
我们见到的是通过套来统计的住房,却不知道这套里的差距巨大;因为别墅是一套,危房或茅草房也是一套。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个老人拥有一套住房,实际却是天地悬殊;因为同样一个小山村,就这样的不同两套住房都是差距巨大;这能说老人都拥有一套住房了吗?刚好今天到一个老小区去办事,发现昨天晚上这里失火;结果这里上百年的住房不到几分钟就烧毁了三套,于是又有三家人没有住房了。后来这里的朋友告诉我,说这里居住的都是城市贫民;因为不是贫民的人不是单位分房,就是自己买了商品房;所以这里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贫民窟。这些原来只在我们课本上嘲笑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现在竟然就这么毫不留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难道就是我们要创造的中国特色吗?
后来我上网搜索,竟然发现上海市就有豪宅与危房并存的残酷事实;而且基本上还是危房里的居住比例高于豪宅。因为我们社会现在不少豪宅实际是空闲,而危房里却是居住率最高的住房。我不知道城市如何,但农村这一状况尤为突出。
按照网络上披露的数据看:“中国有2.25亿城镇家庭;但据估计其中三分之一至今生活在没有厨房和上下水管道的房屋中”。如果按照我老家鄂州市农村的实际数据看,事实真相也的确如此;因为我老家这个小山村实际住户也就是四十来户,而豪宅与别墅也就是八户;危房十户,倒塌无房户两户。剩下的也就是农村普通式的砖木结构楼房,所以只能是普通家庭;而且这些家庭中也没有厕所与上下管道。这就是改革开放后实际农村真正改善住房的也不到百分之二十,绝大部分还是没有改善住房的人。再加上近几年鄂州禁止老百姓动一砖一瓦,所以老百姓倒塌的住房只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中国农村现在不仅是危房越来越多,而且还是倒塌的危房越来越多;因为现在禁止老百姓修建住房成为了特色,那就是要以最小化成本而实现老百姓的住房城镇化。
在全国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应当与棚户区改造、“三改一拆”等城市建设工程紧密结合下,我居住的老城区粮道街也采用维修加固与表面粉刷的形式完成了改造;因为我们这里居住的住房绝大部分都是解放前修建的平房。而今天我到复兴路街才知道,原来这里面竟然还有一百多年前修建的平房;估计这里是要拆除,因为这里并没有进行危房改造。也就是说我们在武汉市周边的确见到“每天不一样的武汉市”,可在这中心城市里面竟然还有危房并存;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吗?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确见到豪宅层出不穷,但危房无动于衷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特色呀;难道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要豪宅与危房并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