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对有社会贡献的“夾心层”人群的应有待遇


  来源:人民网

作者:欧廷君

    

  曾几何时,受“二元制”结构的影响,国内有不少身怀抱负,有志报国的“夾心层”人群,受身处农村、家庭贫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过去无法实现“跳龙门”的梦想,被深深烙上“二等”公民的印记。

  但是,他们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坚韧不拨地通过自身努力而自学成才,被国内众多企事业单位与社会而努力工作,默默奉献。

  受传统机制与观念的制约,无论他们干得多优秀、多出色,始终认为他们是个“临时工”。评先进、劳模、人大代表与社会保障之类(如坚持正义,拒绝请客送礼,拉关系)的荣誉和待遇对他们来说,实是望梅止渴,十分遥远。

  笔者其中就深有感触和身感无奈,虽然在国内多家企业(国有、民营)单位工作二十多年,除在本企业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外,利用自己多年的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义务为区域经济、民族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国内众多大中型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行谋划,为社会和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得到政府有关领导、诸多企业家们和国内众多著名专家的赞扬与肯定。

  2008年自费用半年时间,义务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几经曲折,才使这个用心血和智慧写出的万言建议报告呈送至湖南省委书记阅处,得到原湖南省委张春贤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对此报告认真学习、研究和采纳。《湖南日报》于2010年3-4月对笔者为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事例进行大篇幅的连续报道。

  为振兴民族工业,利用笔者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对国内诸多企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先后义务就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问题,在国内外数家权媒体发表了数十多篇具有实际指导性的论见文章,为有关部门与企业家们提供决策性参考,每篇均得到国内数家媒体纷纷转载和业内人士的赞评,全国有许多业内人士在qq或来电来信咨询时说:“你在从事区域经济、民族产业转型与企业健康发展上,很有思想、很有建树,是政府机关或主管经济与企业的公务员吧!” 笔者听到这些关心与问候,既心感欣慰,又有无奈!其自身在评先进、劳模、代表与自身社会保障问题却无缘享受这些荣誉和待遇。

  2011年至2013年笔者也曾先后向有关部门及省主要负责人反映此事,其结果仍是不了了之。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吕学静教授的话说,身处“夾心层”人群在企业单位工作居住分散、工作难己稳定,流动性强,没有集中的组织单位,成为当今社会保障管理上的盲点。而这些“夾心层”人群为社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迫切需要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急需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中国社会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淑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逐步建立起来的,众多养老保险类型在一个平台上运作,会引发不少矛盾和问题,这就是制度设计不合理”。

  这几年,中央把关注民生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解决“夾心层”群体的社会保障话题屡见报端,成为媒体、专家学者及社会备界人士讨论的焦点。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台有关政策措施,着力解决这些人群的的社会保障问题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羸得亿万人民的普遍赞扬。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有一批爱党、爱国为社会乐于奉献的“夾心层”人群有待政府及社会的热切关注。他们这些地处社会边缘的“夾心层”人群,怀着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作出巨大贡献,无愧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却得不到自身应有荣誉和社会保障,是否显失公平?很值得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弘扬社会正能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指示精神,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在全国两会隆重召开期间,笔者特建议有关部门对这些忠于党、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勇于奉献,为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作出优秀成绩的“夹心层”人群进行立法,纳入各级政府重点关怀对象,组织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这些“夾心层”人群展开调查,逐个收集归档,财政全额拨款,建立相应安慰标准,力着解决他们的养老、医疔、住房等社会保障问题。这样,不但能为这些“夾心层”人群在精神与物质上得到心灵上安慰,而且有利于激发与形成全社会爱党、爱国,乐而奉献,勇于担当的社会风尚,更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大业顺利实现,减少改革成本,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步伐,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