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彝族老倌儿


 我在云南(12

成了彝族老倌儿

 

阳光灿烂的日子呆在屋里,哪怕是读书也属于浪费时间。于是上街,从北逛到南,又从南逛到北。古城步行街上,有十几家理发店,店主大多是中老年人;只有很少一两家是装修有点现代的小年轻主理的美发屋。我出来前就想理发了的,因为天气冷,就一直忍着。在巍山和暖的阳光下,应该理理发了。

一家小小理发店,门脸干干净净的,厅堂整整洁洁的。那厅堂既是理发室,也是平时主人家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一个五十来岁的大姐,看起来干净利落的样子。我坐下之前,老太太在跟客人谈论痛风及用药的问题。碰巧我也痛风过,有点经验,坐下后就与大姐讨论起来。

大姐顺便问了声,理个什么发型。我说,随便,理成个彝族老倌儿的样子就可以了。我是开玩笑随便说说,什么发型我不在意。接着聊天。大姐说他有个儿子,在昆明读医学院,现在毕业了,还在找工作。又说他老伴儿是当地中学的老师,去年退休了;没什么事情,整个跟老哥们喝茶打牌。又说,她的小门面是祖上留下来的,经营理发生意补贴家用,日子还过得下去。还说有人提出要买她的房子,给出的价钱可以在新城区买个百十平方的楼房。我说,大姐,现在千万不要卖。巍山现在交通还不是很方便,旅游还不是很热闹。过些年交通改善,古城的旅游肯定红火。到时候,你这么好地段,改造一下开个咖啡屋,小酒吧,肯定生意好。要是自己不愿意经营,就租给被人,房租肯定低不了。如果嫌麻烦,那时候卖掉也肯定要比现在划算得多。大姐说,是啊是啊;不管将来是不是更值钱,现在如果卖了,我干什么去啊,我可不愿意整天闲着喝茶打牌。劳累一辈子了,可享不了清福。说着说着,理好了,果然是个彝族老倌儿的样子。

出门不远就有一家卖彝族服饰的小店,一对年轻夫妻在经营。我上次来的时候,还跟他们聊了一会。妻子在一边晒太阳,老公在缝纫机上工作着,似乎是绣花。一边的小小收录机,正在放送着高亢而刺耳的山歌调儿。巍山一代的彝族能歌善舞,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山歌调儿,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集体舞。不过,山歌这东西,曲调非常单调,如果现场表演,还会有些趣味,这样听录音实在是乏味。我进去的时候,与小老板聊了几句。他们这边的彝族与我们那边很不一样,语言不同,服饰也不同。我们那边的彝族,有白彝、撒尼、阿细、阿武,等等。大致来讲,白彝的服饰形式很复杂,色彩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红白两色;阿武、撒尼和阿细的服饰形式比较朴素,色彩也比较简单,主要是蓝色和黑色。这里的彝族主要是花彝,服饰看起来比较繁复,色彩也非常艳丽。拿出两套出来比划比划,看着都眼花。

走着走着感觉有些饿了,准备找点东西吃吃。好几天没有正儿八经吃饭,今天准备正式吃顿饭,于是来到小吃街与护国路交界处的刘二饭庄,网友说这是古城最好的吃处之一。我进去的时候还在,没有多少人,服务员将我安排在院子一角的一个小桌旁。斜对面的廊柱下,也有一小老倌儿独自一人吃饭,还喝着小酒。我一时嘴馋,而且我有个把月没端酒杯了,于是要了一荤一素二两酒,自斟自饮起来。那一刻,真正成为彝族老倌儿了。饭后一算账,才吃了三十七元。

20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