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票房注水,同行惹得祸?


        早在《叶问3》上映前,微信朋友圈的转载推广也是一波接着一波,心想这片子看来要大卖,哪料,没过几天被曝票房造假,注水严重。

被质疑造假注水的理由,在外人看来,也是罗列得相当清晰明了,有模有样,可见造假注水是板子钉钉的事实了。令人费解的时,面对外界质疑,《叶问3》的投资方上海快鹿(投资)集团相关发言人,却大言不惭以同行幕后捣鬼操纵舆论,栽赃陷害为由,以求转移听众视线。

 格力与美的,作为家电业的同行,争斗一波又一波,没曾料到,快鹿集团倒也爽快,直接以“同行”二字搪塞众人耳目。“同行”不是被竞争,就是被借以推卸责任。在国内,似乎“同行”最容易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或垫脚石。

《叶问3》掏钱砸票房的目的,又是处于何种考虑呢?据笔者初步判断,有几种情况,一是为与其所谓的“幕后同行”竞争市场耍花枪,结果这枪没耍顺溜,被同行发现,反而打了自己的脚;二是为其幕后推手在资本市场套现铺路,而人为增高业绩,以实现市场对其价值的高估错判;三是通过注水票房的市场价值收益粉饰亮丽投资财报,以获得更多资本或投资机构的青睐,实现多渠道关联收益。

 在文化产业中的影视投资板块,随着大众精神娱乐消费的高涨,陆续成为诸多投资机构相继介入的领域,但是,并不是每一部电影的投拍就可以为投资商获得预想收益,早几年在影投圈收益颇丰的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上市公司,近几年,可以大卖的影视片亦是少得可怜,可见国产电影要出太多既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大片,毕竟还需要时间和人才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