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电机:发家三部曲(二)
2、走向“三大洋”的发展时期(1961年-1986年)
1961年,第一个海外制造公司三洋电机(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三洋产品销售公司在美国成立。三洋电机开始走出日本。1965年,开始出口彩色电视机。1967年 ,销售19英寸电视机16万台,促进了日本电视机的普及化。1968年,三洋电机与美国CE公司就旋转式压缩机开展技术合作。1969年,SBC(三洋蔷薇连锁店)制度开始实施。1970年,三洋电机在巴西建立了巴西三洋电子工业公司,生产收音机和各种半导体元件。参与日本万国博览会,三洋电机独立设馆。1972年,三洋的磁带录像机在扎晃奥运会上被广泛使用。1974年,参与日本通产省为缓解能源危机而举办的"阳光计划"。1975年,驻美国的第一家制造工厂成立。1976年 ,为达成迈进三大洋的目标,制定三洋新商标。三洋电机为在美国建立彩色电视机的生产基地,买下了原属沃伊克公司的电视机工厂,并将这家工厂更名为三洋制造公司(SMC)。1977年,近畿大学医学院引进三洋太阳能系统。1979年,在锂电池的制造、销售方面向西德珐路塔公司提供技术;向美国玛洛力公司提供锂电池技术。1980年,向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供锂电池技术。向美国提供磷酸燃料电池技术。1981年,三洋电机在非洲的津巴布韦组建了一家同当地政府共同投资的合资企业。1982年,向瑞士雷娜塔公司提供锂电池技术。1983年,在中国独资设立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1984年,在中国合资设立广东三洋冷气机、华强三洋电子公司。1986年,公司结算营业额首次突破1兆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