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对注册制的表述出现了较大改变,从去年“实施注册制改革”演变为“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市场对注册制的担忧可以得到部分缓解,市场应该作出反应,但笔者依然没有某些专家那么乐观,认为股指运行依然复杂多变,反弹很难就此展开,更不要希冀反转。
但从这几天市场表现看,实际上并是很好,如果没有大资金刻意护盘,股指可能再次破位下挫,今天受到外围影响,沪指报2862.56点,跌38.83点,跌1.34%;深指报9523.15点,跌209.58点,跌2.15%;创业板报1970.81点,跌31.38点,跌1.57%。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1770.73亿元,深市成交2495.03亿元,两市共成交4265.7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缩量近1100亿元。
市场走势缘何没有一些专家预测的那样强势呢?笔者认为市场自有其道理在内。
首先就注册制对市场影响而言,笔者认为仅仅在政府报告层面没有提及市场担忧就此解除,笔者认为未免太过简单粗暴,因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所以注册制并非无限期延迟,只不过是暂时延迟而已,准备工作依然会有条不紊的展开,一些传言某些官员的讲话也将不断侵扰市场,让市场出现震荡,昨天创业板大幅震荡就有分析人士指出是受到官员讲话影响所致,尤其是注册制在中国一直是争论不休,主要体现在一些主流专家主流媒体力挺而市场则是谈注册制而色变,后市这种争议不会停止,注册制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停止。
即使注册制得到官方认可会延迟,新股发行节奏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毕竟中国股市有一个巨大的IPO堰塞湖,IPO压力非常之大,实行较长时间严格控制证监会压力很大,会遭遇市场很多的指责,是对市场化改革的阻挠,何况政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都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非常依赖,证监会加大新股发行是一种政治任务,何况从微观来说新股总是供不应求,万分之几的中签率让某些专家非常恼火,更为恼火的是新股上市一律直奔几个涨停板而去,证监会不得不承受诸多责难,但宏观来说新股供应确实遭遇巨大抵制。
因此只要市场稍稍转强加大新股发行是不可改变 的事实,15年上半年新股就从每个月10家加大到每个月30家,以后又变为每个月两批,每批近30家,短短几个月新股节奏增加了6倍。所以只要IPO堰塞湖没有有效化解,投资者担忧心里是很难彻底消除的,不要笔者多说,16年中国金融市场债券融资股票融资依然不会少,位居世界前列应该没有大的问题,而融资与走势之间的微妙关系则是较难说得清楚的,因为中国主流专家不认可资本市场供求关系一说,笔者倾向于认为大扩容压力下市场波动是很难避免的。
其次本轮反弹的急先锋是以钢铁煤炭地产有色为代表的强周期板块,也就是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受益板块,但笔者觉得地产价格过高是中国经济的一切问题的核心,一线地产价格再次大涨是不正常的,是过度投机过度加杠杆的结果,政府不会坐视不管的,上涨连续性是存疑的,一旦地产受到新政策的调控,投机炒作资金就会离场,地产价格回落十分正常,地产板块走势不可能延续强势,既然地产价格不可能有连续上涨,那么地产行业的关联行业也会受到资金抛售,所以建材水泥钢铁上涨是难以持续的。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煤炭钢铁建材水泥整个行业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行业经营环境十分之差,基本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即使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基本面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
从世界范围来说,大宗商品价格虽然短期上扬,但受制于产能过剩,世界经济不景气,供过于求现状难以改变,价格只是触底反弹而不是触底反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欧洲央行货币宽松只会加强不会放缓,负利率呼之欲出,而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美元指数很难下跌,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强势难以延续。高盛在周一发布的报告中称,原材料价格如果出现任何反弹,都会促使新增供应进入市场,导致反弹难以持续。高盛预计,未来一年铜价可能会下跌20%,铝价下跌15%,油价继续在20~40美元之间震荡。报告写道:在一个受供应驱动的市场中,价格上涨很难维持,因为随着价格走高供应也必将重回市场。昨晚世界大宗商品集体暴跌,连带股市暴跌。
因此大宗商品行业寒冬远未过去,股价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
第三,从货币政策来说,15年有机构认为16年是一个资产荒的年代,当时笔者就曾经撰文《资产荒恐将被改写》一文,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从政府工作报告看,难以发现货币宽松的身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主基调是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要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从字里行间看,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为了实体经济而不是为了股市。
因此资产荒是很难找得到的,货币政策只能说是中性的,笔者无法推导出资产荒,更无法推导出货币牛市的结论,当然也就无法复制15年上半年的疯牛。15年疯牛走势得益于各类杠杆资金的进场,有了15年教训,管理层还能坐视杠杆牛不管吗?政府报告指出“加紧金融监管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这个制度笼子是不是包含杠杆率,证券期货犯罪是不是包含非法杠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只能大家自行判断了。
第四就资本市场估值而言,也不具备大牛市的条件,从中小板来看,市盈率大约是50倍,创业板大约是70倍,这样的估值水平依然是偏高的,要走出牛市的几率是十分渺茫的,上证综指虽然市盈率很低,只有12倍左右,但主要得益于银行保险的低市盈率,从绝对估值来说是很低的,位居世界末尾,但要说股价大幅上涨,笔者并不认可,因为目前资金面不足以推动大盘低估值板块,另外银行估值水平难以提高,在于其不良贷问题始终难以消除,日前有官员接受采访时说,银行不良贷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升高是十分正常的,可见官方也意识到银行业目前不良贷问题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转折点尚未来到。另一个版块保险估值也不高,但是目前利率水平一降再降,股市一跌再跌,其投资收益也将受到影响,16年业绩高成长可能难以看到,券商则是更加难看一点,一方面股市下跌成交萎缩,佣金收益大减,另一方面融资降到8500亿元以下,两融收益下降,三是新股发行没有15年上半年多,保荐收益也出现萎缩,最让笔者担忧的是救市期间,券商出资给证金公司投资亏损怎么算。
因此权重股虽然下跌难以出现但是上涨空间也是难以显现的。
第五是外围股市走势难以稳定,也将对国内股市产生巨大影响,因为目前金融市场已经难分彼此,存在较大关联度。昨晚世界股市暴跌,中国股市也是直接低开低走,只是临近尾盘,大资金才进场救急。“新债王”、Doubleline Capital创始人Jeff Gundlach认为现在美国股市比较危险。他表示,经过上个月上涨之后,标普500指数可能还有大约2%的上涨空间,或者20%下跌空间。瑞银集团技术分析师Michael Riesner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标普500指数触及了第一季度末目标区间2000-2050点的下沿;美国主要股指和行业正在逼近“巨大”阻力,200日均线走低,在该均线和2015年“熊市”趋势线看到阻力。预计短线将先行回撤,因“战术筑顶过程的第一阶段”预计将在“接下来5-10个交易日内”完成。建议“逢高获利出场,勿追涨”。 瑞银报告称长期观点未变;2月11日低点并非熊市的低点;没有出现多头背离,显示是“真的投降了”。
瑞银集团(UBS)策略师Bhanu Baweja表示,新兴市场资产这波涨势几乎抵销年内的跌幅,但是涨势可能无法持续下去。Baweja表示,“全球贸易疲软、债务水平偏高、政府资产负债表恶化,这些预示未来2年新兴市场股票表现或落后发达国家股市多达15%。”
英国脱欧也是一个未知数,朝鲜半岛局势也令人关注,一旦这些黑天鹅出现,资本市场又该如何演变?
第六是负利率政策恶果已经显现。Gundlach的分析,美国经济并不会立即陷入衰退。但他警告称,负利率将会全球造成负面影响。1月份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之后,不但没有造成预期中的日元贬值,反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Gundlach认为负利率还将损害欧洲的银行业。
第七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重,虽然股市运行与宏观经济走势常常背离,但是一个下行压力较重的经济体,股指上涨的基础是不牢靠的。今年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1.43 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5.7%。 其中,出口总值为8218 亿元,下降 20.6%;进口总值为6123亿元,下降8.0%;贸易顺差为2095 亿元,收窄43.3%。
进出口数据较差,对资本市场来说,最大负面作用不在于经济压力,而在于人民币汇率压力,如果叠加美联储加息,那么人民币汇率走势将更加疲弱,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将更大,资本流出压力也将更大,风险资产承压也将更大。
总的来看,笔者认为16年中国股市走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虽然股指已经大幅下挫,下跌空间已经不大,但要说从此展开中级反弹甚至像某些专家说的根本不是反弹而是反转,可能太过乐观一点。
3月12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大家集体关注吧!或许到那时一些重要事件将会逐渐透明。
声明,笔者不是分析师也不是专家,只是一位普通投资者,以上观点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只是个人的一种总结与看法。由于疏忽,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已提示,但这一警示都是存在的。望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