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融合的前奏
喻建国
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譬如两种以上金属分别通过高温融化后再溶合在一起,变为一体;又如歌剧是由五种艺术融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人类融合指的是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互相交融合为一体。
包容奠基于人的大度。《汉书·五行志下》中有曰:“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中有曰:“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才取次可用。”《明史·蔡时鼎传》中有曰:“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玉娇梨》第二十回中有曰:“二人俱系旧故,尚望仍前优待,以示包容。”
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包容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琢磨,需要修炼,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种善良的结晶。
在人类融合中,包容经常是融合的基奠。人类融合常见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中,其中经常出现人与人之间及人群与人群之间的认识、排斥、争斗、认可、需要、尊重。最后趋于融合。而在这一过程中,包容发挥了重要的滋润作用。人与人之间或人群与人群之间发生的排挤劣行及争夺利益还有更多的内容是谐适因子的不同所引发的排斥,如果包容能够及时注入,争斗将可避免或减轻,当包容达到一定的浓度,认可也就自然出现了。
包容弥足珍贵,它是人性至善至美的积淀是发自个体内心慈悲喜舍善良仁爱的高尚操守。明·李东阳在《大行皇帝挽歌辞》中有曰:“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这里描绘了一种境界,博爱的心怀,坦荡的胸襟,芬芳的气概。
在人类还处于蛮荒的年代,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具备包容的修养。包容是在人类不断进化中诞生的,人类进化显现了人类心灵的净化,人类修身养性的升华。
个体进化的显示之一就是个体心灵的净化;个体修身养性的结果之一就是升华促发的包容。
从个体来说,谐适因子的普适是实现包容的一个重要内因,谐适因子是属于个体的一种精神因素和生命因素的综合因素,它由个体所接触的时空种植于个体的生命体中。谐适因子的普适就能够对各种不同时空中所有的谐适因子都能够接受,这一事实实际上就让包容自然地植入个体的心怀。
倾注于个体谐适因子的普适,就会对世界上各种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所具有的谐适因子具有自然的相容性,自然的接受能力,自然的相拥性。个体就能够极其自然地接受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及人群所拥有的习惯,更有胜着显现在不仅是接受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喜爱。
为了人类更好地相融,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都应该主动地倾注于个体谐适因子的普适,这既是大德,也是大爱,更是追求世界大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