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韵升:养老幅度再上调,想“老有所养”困难重重


  桂韵升:养老幅度再上调,想“老有所养”困难重重

 

  转眼又已到年底了,对于各大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12月份都是特别忙碌的季节,因为一年的收支平衡得赶在这个时候汇总出来,股东等着领分红,员工等着拿年终奖,小朋友盼着收压岁钱。总之,大家都正在钱用,所以,银行业一到年底就会闹“钱荒”。当然,曾经也有些年内预算没用足的机关有年底“突击花钱”的风气,不过在中央八项规定的重压下,“公仆”们也已经没有那么好的福气了,这是题外话,暂且按下不展开。新浪桂韵升

 

  对于企业界一线打拼的经营者和劳动者来说,年底能有多大的红包进账,取决于公司业绩的好坏,以及老板的慷慨程度。但有一个群体却是旱涝保收,那就是靠领取退休金为生的群体。之前的“红头文件”显示,2017年上海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幅度将再度上调10%,妥妥地跑赢了GDP,于是家中的长辈在聚餐时提起此事时都是眉非色舞,个个赞颂“国恩浩荡”,但笔者桂韵升自己却不怎么高兴的起来,因为整个社会的这一切,只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你等“银发族”所领到的每一分钱退休金,归根到底全是我等上班族的血汗钱。

t015bdd3d0ac2881e88_副本.jpg

  此话怎讲?很简单,虽然理论上来说,所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都应该来自个人账户的历史缴存,但这只是理论上而已,实际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大部分领取退休金的老人,在他们年轻时工作时,都尚还没有“个人养老金账户”这个东西,而当年退休的老人,退休金也由原先工作的“单位”照发。

 

  这个做法,在计划经济时代恐怕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市场化改革之后,企业效益出现了分化,许多经营不善的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其退休工人就成了福利孤儿。而与此同时,由企业负担养老金,对于没有或者很少退休工人的新企业,以及有着沉重退休金负担的老企业,在竞争角度上也是不公平的。于是,当前的养老金统筹制度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真正的问题大家也都看到了:这种统筹制的养老金体系在实际运作中往往会演变成“寅吃卯粮”,也就是在岗职工缴存的养老金先被垫付给退休的养老金领取者,然后等现有的领取者退休后,再由后来者垫付上,不足部分,则需要政府财政来填坑。这便意味着,需要精确地控制领取者和缴存者的比例,然后再辅以高速的经济增长,才能把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进行下去。一旦人口年龄结构失调,或者经济增长红利不足以向养老金体系足额回馈,就会造成系统崩盘,原先的社保工程就会变成政府牵头的庞氏骗局,这显然是不堪承受之重。还怕自己钱不够吗?还不来寻找桂韵升老师为你指导,从此改变人生。

 

  尽管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在尽最大努力来接受并解决相应的瓶颈问题,以适应老龄化高速发展带来的养老服务需求。

 

  合理评估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强养老服务供求的匹配性。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深入调查本地的老年人口及养老服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地的养老需求进行科学、动态、准确的评估。

 

  充分发挥政府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引导作用,强化养老服务的全局规划。要提升我国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政府的引导作用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在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方面,还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制度设计和安排、法制化建设、监督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落实好政府的责任,保证政府对社会养老服务行动的统筹性和协调性。

 

  切实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一方面,政府在优惠政策支持方面要对公办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实行统一化,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应积极发挥社会资本在拓宽资金渠道、适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等诸多方面的优越性,放开社会资本自主经营市场,进一步提升社会养老服务。

 

  积极强化社会养老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智力支撑。首先,国家应逐步提升社会养老服务相关职工的薪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强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对本领域的从业信心和责任心,同时也加快吸引更多人才进入社会养老服务领域。其次,全面提升社会养老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水平,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综合型人才,提高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智力储备。最后,要加快建立养老机构与专业化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促进专业人才“培训完就上岗”。

 

  还在担心养老问题吗?还不快快加入桂韵升老师投资队伍中,为你的未来多一份保障。从大盘到微盘,从大资金到小资金,任君挑选。愿意的可试试赚点“零花钱”,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桂韵升新浪、中金博客,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套单锁单操作不理想可与本人直接沟通交流。

微盘1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