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天,早晨七点到公司,天还没亮,楼下的安保小哥惊㤉于我上班这么早,笑笑道:昨晚早睡,今天早起。
来到26楼办公室,打开电脑后便开始一个人发呆。说发呆似乎不太确切,应该说是在做一些元思考。这个世界变化太快,隔段时间便有新的概念与理论问世,伴随着对一些“成功”案例的解读、对未来的预判之势搅乱人的思想,若被这一波波思潮干挠,不要说我们这些60后,估计不少80后都觉得自己老了,被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抛弃,该洗洗睡了。
仔细观察与分析,我们不难作出判断: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制度创新,是近年来这些变化最主要的推手。技术推手中鱼目混杂,制度创新中良诱不齐。
在网店成本已经不低于线下的时候,当所谓的某些互联网经济将传统零售业逼到绝境后,自己也遭遇了无法逾越的瓶颈,我们终于看清了淘宝们的本质不过是搅局者,在搅局中重新洗牌,重构了传统市场的利润格局,并没有对社会贡献新的价值。
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之类在滴滴打车步Uber后尘,又将Uber赶出中国的战争中,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卷款跑路、一夜消失,让很多人分不清哪些是共享经济,哪些是庞氏骗局。
现象成千上万,一如很多投资人迷恋的所谓的商业模式。其实,在我看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商业模式,难道会有一种商业模式能让所有釆取这种模式的人都成功吗?同一种商业模式,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只有商业本质与商业逻辑,所谓商业模式只不过是人们对某些企业在商业逻辑运用上拥有了自己的一些特色而已。
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是带给人们更便捷更舒适的享受,制度创新的本质是提高社会的效率与效益,而前提是满足人的需求,以贴合人性的方式。
一个人来到会议室,重新推衍未来要做的事,从最基本社会需求入手,继续追问自己:哪些社会需求是我们能满足,为什么是我们而不是别人?
不仅要了解别人都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凭什么做。还要了解我们能做什么,更要了解我们能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做的是否对社会有价值,社会价值不仅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也是企业能够存在的根本。我们能做的,别人也能做,我们凭什么比别人做的更好?是有独特的、别人难以拿到的资源?还是我们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顾客的体验更好?
作为一家崇尚传统的传统企业,我们一定不是那种靠创意和资本趋动,仅靠先发优势就可以高速成长的企业。哪我们靠什么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几个支点能保证我们先活着,且可持续,在持续发展中凝聚时间资源的力量厚积薄发?
思考,可以天马行空。但不轻易选择也不轻易放弃,相信坚持与时间的力量,这种基本的企业决策原则不会改变。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们永远不会是赶浪潮的人,如果有一天,不小心站在了时代的潮头,那一定是品质与品牌的力量和河西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呵呵。
太阳出来了,今日天气不算好,亦不算坏,一如此时的心情,平静,安宁。
元思考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