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柔性


       人性可以分为柔性和刚性,这符合中国哲学的阴和阳的思想。人的刚性是人面对生存的困境,积极面对,努力改变的天性,易经中关于乾的解释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就是讲人的刚性,而对于坤的解释则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就是将人的柔性。人的柔性是人性中最柔弱、最温柔的品性,人的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见了穷人就想帮一把,见了老人摔倒就像扶一把,就是人的柔性。

       慈善就是把人的柔性付之于实践,化为帮助别人的行动,化为帮贫济困的实践努力。不管对人性的解释有多少种,或基于欲望,或基于理性,或基于社会化,当人内心深处的慈爱柔情始终存在着,而这种慈爱柔情始终是慈善行为最基础的动力,古代的乐善好施,仁者爱人,现代的公益、扶贫济困、保护环境等行为都是基于人的慈爱心性,都是由这种慈爱心性所激发出来的行为。因此,我们把慈善归结于人的柔性,是由人的柔性所产生的实践行为。这样理解慈善,是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吻合的。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险恶的环境,去改变社会,改变自然,为自己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品,这就必须发挥人的刚性,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拥有更多的财富,这是生存的前提,我们有时说人是自私的,人是有欲望所驱动的,人是为利益而存在的,等等这些说法,实际上也是说的人性,但这种人性就是人的刚性,人首先要使自己强大起来,富裕起来,成为有力量能战胜困难的强者,这是人的刚性所致,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竞争和斗争,乃至战争。但是我要问的是,人强大起来,富裕起来之后怎么办?是恃强凌弱,还是扶弱济困?是把自己强大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还把自己最柔弱的一面复现出来,对同类施之以同情,对弱者报之一帮扶?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慈善。那么,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在自己强大起来,富裕起来之后,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财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美国的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大富豪用自己的财富发展教育和医疗等公益事业,就是这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