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农庄,2017年如何再出发?(1)
文/知行策划营销顾问机构 查钢
我们无法左右变革,我们只能走在变革的前面。
——现代管理之父 彼得·德鲁克
旅游经济是大势,关键还是刚性内需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中央1号文件连续几年的涉农政策,突显了“农稳”的重要性,一部分富起来的非农业企业,把资金投资越来越多的涌向农业,投资农业,利国利民。如包括联想、网易、恒大、阿里巴巴、SOHO中国等商界大佬频频投资或者参与生产农业,互联网大佬“养猪的口号”全国皆知。
商界大佬们纷纷涉足农业,无疑是投资热的风向标。
旅游业如今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2015年国际游客人数相比2014年增长了4.4%,达到11.84亿人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其中文化旅游产业是由供给带动消费需求的一种主要模式,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乡村旅游农庄业态在充分发挥环境文化优势上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试点。
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平均出游率2次/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预计到2020年国内游人数达73.5亿人次,旅游收入接近7万亿元。
以乡村旅游指标来看:2015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4年末的时候,国内的乡村旅游的数量达到12亿人次,占全国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一,乡村旅游收入是达到了3200亿,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总收入的10%,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2612亿元,同比增长60%。知行策划研究发现:消费升级推动城市周边游已是旅游消费中高频必需的细分领域。未来十年内这一细分领域所占比例越不断提高。
我们认为:①未来3-5年,收入提升、碎片化假期、高速以及高铁网络成型等因素推进周边游行业发展,短平快的行业特点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②产品形态多样化、二三线城市崛起、移动互联化、多频次消费是未来周边游的四大发展趋势。
值得社会倡导的是旅游式经济完全不受区域城市,文化差异和经济格局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介入快,成效显,直接惠民利农,对于西部扶贫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发达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为此,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件从更高层面肯定了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估计,到2020年,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未来三四年,休闲农业的发展至少还能释放数千亿元的市场空间,这越发令人期待!
‘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可以说,《指导意见》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而制定的。
资深策划人查钢老师认为:乡村旅游业态是城市圈消费格局的“最后一个闭环”,是大城市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阶段,乡村旅游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城镇化发展过度;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西方的度假式生活方式和城市消费的乏味性,都为乡村旅游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相比国外游,城市周边的周未游“说走就走”的休闲更轻松和便捷。
满足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的一种农业休闲产业形态。把乡村建设跟旅游产业、旅游产品融合在一起,“乡村旅游农庄”作为旅游经济的主要目的地载体,现如今正如春后竹笋一般在全国范围内成区连片。
从现状看,目前的乡村旅游农庄涉及范围: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点,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科普游、度假游等不同特色的等旅游主题休闲活动来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或以“体验方式”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即健康又环保,旅游休闲农庄的发展,前景是如此美好!
(待续)
知行策划 中小企业成长的关注者!
电话:135-17234133 156-23112833 QQ:42431047
公司微信号:wh_zhagang2015
查钢老师微信号:wh_zhagang
在Google、百度搜索“查钢”实名,即可获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