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国内市场再现“黑色星期一”,截至收盘,沪指大跌2.47%,单日跌幅创下近6个月之最;创业板指暴跌5.5%,收于1984.40点,跌出了自5月12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债市也刷新上市以来最大跌幅,资本市场上演股债双杀,一时风声鹤唳,投资者夺命而逃。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央行的央行——美联储加息临近,中国市场上发出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导致了美国打喷嚏,中国重感冒。自从美国2015年底加息以来,全球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时刻等待美联储主席耶伦扔下“另一只靴子”,不管是因为数据还是不及预期,还是因为助民主党总统大选,耶伦另一只靴子始终没能落地。如今,离这一刻到来已不足24小时,中国资本市场如此的之大的反映,属于正常。
北京时间12月15日3时,全球都会屏住呼吸,因为此刻,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在美国通胀和就业数据已经达到加息标准的情况下,加息几成定局,无数次喊狼来了的美联储,这次是真的要放狼了。
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不是说你到处撒了多少钱,有多少外国总统跪迎你多少公里之外,而是就算你整天给别人脸色看,别人仍然把你的将你的一举一动,作为行动的风向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怠慢,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尽管市场已充分消化了加息预期,但靴子一旦落地,全球股市、汇市、债市惊涛骇浪在所难免,肯定不会是和风细雨,那必然是山呼海啸。美国的钱袋子一收紧,世界上其他国家央行都会感到囊中羞涩。除非是像最近的委内瑞拉央行一样,一遍废掉100元面值的钞票,一边继续印刷面值更大的钞票,将百姓的财产清零,从头再来。否则,稍有廉耻之心的央行,都会对美元加息异常紧张,不管是欧洲、英国、日本还是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南非、中国,概莫能外。
可以肯定的是,要想达到驱赶美元资本回流美国本土,弥补美国资产负债表收缩导致的流动性紧张,持续加息是必然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加息进程才刚刚开始,2017年2-3次加息可期。如果其他国家央行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那么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直到彻底爆掉,中国央行也无法幸免。
随着近期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回暖,大宗商品、原材料和食品、生活用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叠加稳汇率、抑制资产泡沫的需要,民间对中国加息的讨论越演越烈,偶有呼声见诸报端。
今年中国经济维持6.7%的增长率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果在此情况下加息,无异于挥刀自宫,拿刀自捅,明年增长目标估计要保6都难。全年7万亿的房贷,有多少家庭会因为加息压力加大,消费更加疲软?又有多少地方债、企业债会因为加息而违约?收紧政策又会对国内经济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造成多大冲击,资产泡沫破掉会有什么后果,这都是中国央行需要考虑的。就像一个陷入沼泽地的人,前面是看不到头的泥潭,后面是回不去的陆地,进退两难,动惮不得。
虽然美元指数最近持续盘整,但上行势头未被打破,这也使得人民币单边下行的预期空前强烈。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2日官方收盘价报6.9152,较上一日跌147点,年前不破7,加息后破7是大概率事件。
全球主要央行近期的动向也都利好强美元。欧洲央行8日宣布延长将于明年3月到期的每月800亿欧元的QE(量化宽松),明年4-12月每月购买600亿欧元资产。受此消息影响,欧元因此暴跌。英国脱欧后英镑大幅贬值,刺激输入性通胀飙升,降息的空间也不大,跟随美联储加息暂时也不太可能,保持按兵不动是大概率事件。美元加息预期强烈,其他货币纷纷避其锋芒,就地卧倒,以求自保,而这必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强。像土耳其那样和美元对着加息,敢于拼刺刀的,还真是屈指可数。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一国中央银行加息往往会利多本币升值。但是根据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价格走势显示,市场已经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预期美联储会在12月份的政策会议上出手加息,美元指数也早在11月末就刷新了过去10多年的新高至102.05。也就是说,在所有人都预期美元指数会在美联储加息当日上涨的背景下,真到了那一刻,美指能否迎来新一波推升动能就不得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尤其是在近期欧元、日元和澳元等主要非美货币都出现大幅下挫、技术上存在反弹需求的背景下。
即便是这种反对的观点,也只能证明美元短期有调整的需求,无法证明美元没有长期走强饿基础。如果在2017年美元多次加息下,美元是否还会继续走弱?如果美国下届总统特朗普如竞选所承诺的那样,大幅度削减企业税收,扩大财政赤字,通胀持续回升,美联储过快加息的,全球各经济体是否能经受得住强美元的冲击波?
不管美联储是否加息,也不管加息频率多高,我始终都认为,当前汇率问题,是中国所有经济问题的核心,是重中之重,要放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和对待,稍有闪失,满盘皆输。从各方面看,当前已经显现出了败像,也许溃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是希望不要太过惨烈而已。
尽管有姓的媒体千方百计辩解,甚至全段时间还有媒体海外版在辩解,外汇并不是越多越好,和当年的“外储储备多了是负担”有异曲同工之妙。唱得越凶,说明内心越慌,着是一个基本规律。
任何事情在不要形成预期之前,都是可控的,一旦形成了预期,必然就会发生羊群效应,踩踏挤兑在所难免。不管是否承认,当前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的预期其实已经形成,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对外负债较高,截至2015年末,我国短期外债高达9206亿美元,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选择其汇率单边贬值预期强烈,不得不提前购汇偿还短期外债,这反过来又强化了汇率的贬值预期。
如果加上新年临近,居民新的购汇额度即将启动,2017年第一季度,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双双大跌,基本是不可避免,3万亿美元的心理底线应该会失守。人民币会滑向哪里,谁又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