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韵升:冻产协议潜在风险--原油减产真得成功吗?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今年11月30日八年来首次达成减产协议,计划把原油日产量减少120万桶。另外,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上周六(12月10日)亦支持了OPEC的决定,承诺把日产量减少55.8万桶。从理论上来说,OPEC减产协议可能会在六个月内化解掉全球近一半的过剩供给。就在周一,当布油美油为欢庆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15年来首个减产协议,开盘暴涨5%之际,
殊不知这又是产油国的一个圈套。当投资者把所有减产数字加起来,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
外媒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计算得出,若OPEC及另外11个产油国落实12月10日达成的减产协议,那么自2014年以来积累起来的创纪录的原油库存,将在2017年上半年以大约每日76万桶的速度下降。如此一来,在这项协议涵盖的六个月时间里,OPEC清除3亿桶过剩库存的目标将可完成46%。
不过,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OPEC、俄罗斯及其他同盟完全兑现近180万桶/日的减产承诺。前几次达成的供给协议都没能做出这种承诺。
具体地说,许多非OPEC产油国实际上并没有同意削减产量,而同意减产的非OPEC产油国则并无如预期一样大幅减产。阿曼,一个月前表示将会减产7.5万桶/日至10万桶/日,但却仅仅同意减产5万桶/日,这比双12的打折力度还要强劲。这让OPEC十分苦恼,且重点是,阿曼并不是唯一一个打折的国家。而且,墨西哥等国的减产量,实际是产量的自然下滑,如果与OPEC公布的2017年各国产量预估来计算,实际上并没有减产。
再者,俄罗斯在此前数月疯狂增产已是过去的头条新闻。现在想来,俄罗斯是已经预示到了减产协议必定会达成,而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享受高油价的唯一方式就是提前增产。数月前,俄罗斯增加了50万桶/日的原油生产,虽然,它同意减产30万桶/日,但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俄罗斯仍然增产了20万桶/日的原油。更有趣的是,俄罗斯本已准备好在2017年减少生产,因此即便减产量为30万桶/日,但实际对于2017年度俄罗斯的生产预期来看,则仅仅减产了约20万桶/日。
这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如果以2017年各产油国的产量预估来计算,这一次非OPEC产油国的减产幅度实际在25万桶/日至30万桶/日,这比OPEC预期的60万桶/日少了一大截。总的来说,许多非OPEC产油国的实际减产量都比预期少。阿曼减产比此前承诺的少,而俄罗斯则是在大幅增产后小幅减产。
虽然,周六会议后沙特表示如有必要,将会超预期减产,但是如果不是对与非OPEC产油国的会议感到失望,又何必做出该承诺呢?倘若投资者后市依然认为OPEC与非OPEC产油国的会议取得了完满成功,那将会是极大的风险。
另外,若要使明年上半年出现大约日均76万桶的原油供应缺口,OPEC需完全执行每日120万桶的减产计划,而利比亚与尼日利亚这些不受计划约束的成员国增产,对这个目标构成了挑战。在非OPEC国家中,至关重要一点是俄罗斯完全落实逐步实现每日最高30万桶的减产计划。
数据还显示,完全贯彻减产协议,意味着明年上半年OPEC的原油供应比需求少40万桶/日。如果11个非OPEC国家兑现承诺,同期内他们的合计产量将达到1797万桶/日,比IEA目前预计的数字低近36万桶/日。那么毫无疑问OPEC成员国会加大产量直到本月最后一天,也就是减产协议1月1日生效之前,没有人想轻易放弃出口市场的份额。另一件令人担心的事情则是,在原油价格上涨的形势下,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将以多快的速度提高自身产量。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桂韵升新浪、中金博客,以上内容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套单锁单操作不理想可与本人直接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