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崔萃:我们该怎么样去正确的看待东北的经济


 本来现在美国大选结果一出来我本应该区关注原油沥青贵金属的行情的帖子但刚刚看到了一份关于对东北的评价的文章我犀利很不舒服智崔萃本人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但很不理解东北真的有错吗?

最近再一次被东北经济耍了屏,难道真如一些人预料的那样,东北经济从此就走下坡路了,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提出了“振兴东北”,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具体提出了12条战略。然而,晃眼间,13年过去了,东北地区并没有被振兴。从2016年3月网易的一篇《救1万个国企也救不了东北经济》开始,全网似乎又掀起了一波“为东北经济振兴操碎了心”的议论热潮。
东北经济到底怎么样?
  触底回升、分化加剧,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前不久,东北三省交出了上半年GDP“成绩单”。辽宁、黑龙江增速排名垫底,吉林与全国增速持平,其中辽宁上半年GDP同比下降了1%。这些数据确实令人“揪心”。
  不过,与过去一年相比,东北经济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看来,东北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整体看东北处于触底回升之中,改革推进有序,结构加速调整。
  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分化加剧。据介绍,从省级层面看,吉林的发展速度跟全国持平,黑龙江虽然弱于全国发展,但是整个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辽宁的压力比较大。同时,东北三省也存在新旧产业替换程度上的差距。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吉林的总体态势要明显好于辽宁和黑龙江。
  当然,东北真正要实现振兴,还有很多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与全国相比,东北国企改革仍然滞后,国企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投资环境相比,东北的投资环境有待改善。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晶莹也坦诚,我们仍然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体制机制不活,创新机制不活,转型发展缓慢,人才流失这样一些共性问题。
  东北振兴的新路怎么闯?
  破除体制性障碍,切实托住民生这个底
  东北该如何闯出一条振兴的新路?在此次论坛上,创新、国企改革、民营经济、人才、对外开放等成为热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针对东北振兴议题,可以提出颇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国企体制、政府行为以及人的观念等。但仅解决其中几个问题,作用不大,应考虑整体环境问题——包括“显性体制”和“隐性体制”。
  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出实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说,当下东北振兴有三个方面很重要:需要一批成功的企业家;需要一个创新的理念;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除了靠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在发言时还指出,破解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也要靠加强与东北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协作联动,抱团取暖,合力攻坚。沈阳市市长潘利国也认为,要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必须在创新和改革上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在东北迅速释放创新活力和改革活力。
  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民生也非常需要。对东北而言,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需要保护民生。论坛上,切实兜牢民生保障的底线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道理很简单,民生问题若不稳妥解决,东北振兴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从另一个角度看,为民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民生产品,不仅能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能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动力。
 过去的2015年,东北经济的低迷成了全国最沉重的一个笑话!
  辽吉黑每个季度经济统计全国均排名倒数。这里面固然有产业结构的原因、外部经济环境的原因、思维观念的原因和中央支持力度、方式的原因,但是人的因素,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因素。
  我们根本不用深入东北调研,光是报表上冷冰冰的数字就足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从宏观层面来看,2015年,东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垫底,辽黑吉三省分别是全国倒数第一、第三和第四,更严重的是,坏消息并没有转好的迹象。
  在2016年第一季度中,辽宁省GDP出现负增长,这不仅是全国唯一,也堪称辽宁本省的史无前例,继续稳坐全国倒数第一的“老虎凳”。
  你说,就像是平均工资一样,光看GDP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不能代表东北经济就真的不好,我怎么看见东北的冬天满大街都是穿貂儿的人?
  要我说,你别傻了,大家都是中国人,咱们的套路从来都是努力地用在面子上,如今连面子上最重要的数据,关系到乌纱帽的GDP都找补不上了,真实的经济现状还不一定多惨淡呢,尤其是对于广大的私营企业而言。
  连被誉为东北之星的大连,2015年GDP增长只有可怜的3.8%。人民的钱袋子干瘪了,地方政府也不好过,毕竟,政府并不创造财富,东三省数以百万的公务员都需要纳税人来养活。
  我最关心的东北消息,就是经济长期衰退。东北经济衰退由来已久,中央早就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振兴东北机构,从方方面面给以支持,但是振兴东北经济任务依然艰巨。显然,东北的经济问题,非朝夕之故,也非单一之因。由于长期关注东北经济问题,遇到有关人士,总是问一个为什么。笔者仅想从自己的经历与思考略谈己见,挂一漏万。但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外界大众对东北的看法
东北人爱拉关系好高骛远,而是在东北的地界往往没人你就真的办不成事儿;不是东北人假义气不讲诚信,而是计划经济造就的官僚化体制只认权利不鸟产权和契约精神,你产品质量再牛逼,没人的话还是进不了国企采购的名单;不是东北人懒惰,而是都在国企中,大家干多干少都一样,毕竟劳动模范奖章又不能当饭吃;不是东北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家乡除了国企和公务员,实在没什么工作岗位,在东北,进不了国企简直就等同于失业,狗屁专家天天呼吁那些家里没关系没后门的大学毕业生留在东北,你让他们留在东北干什么?都他妈去创业?去做直播吗?(难怪映客上全是东北味儿...)
  所以,从曾经的亚洲中心到如今的全国倒数,你现在知道,是谁造就了东北经济如此不堪的局面了吗?
笔者总结:
东北为啥沦落到今天这地步?直接点说怪国家早年缺乏长远规划,不单是东北,全国都一样缺乏规划,改革开放后某团体终于眼界上来了,东南交通区位好加上没有一个地方像东北这样被国有重工业牢牢把持经济的,所以人家迅速掉转船头先飞了。东北属于想飞但被旧有体系牢牢锁死掉不过头,人口、资源又不断萎缩难以靠粗放暴力烧钱转型那一梯队的(白瞎了影帝那十年呀,机会再也不会有了!白白的把自己的资源奉献给内陆现在却被内陆嫌弃)。内陆欠发达地区就更不走运了,很多地方还不如东北,国营重工业虽然效率低下挤占社会资源,但好歹也算有底子,还是不薄的底子,掉不过来头也能吃老本挥霍一阵子,啥底子都没有还没有区位优势的话,看天吧。
有些人简直不明所以、不知所谓,装明白真糊涂。东北就是多了一些人这样蹲在往日光辉功德簿上,两眼一闭吃祖宗的伪公知,才渐至今天这副德行。你要但凡有心,出去看看吧。我都不求你去上海、深圳,你们只需去宁波、苏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就知道自己有多么无知了。再说你身边的小企业主,与其说是兢兢业业,不如说是战战兢兢吧。我的朋友在咱东北老家工作多年,小公司朝不保夕,工商税务轮番上门作妖,多少小企业主洒泪关张大吉。大公司自然不怕,因为老板自己就是踏马什么政协委员之流。东北人耿直、大气、勤奋、敢作敢当都不假,那都是小老百姓,不如此岂能苟活?恕我直言,长这么大,在东北没见过耿直大气勤奋敢作敢当的官员。大学毕业以来,身边学习好、能力强的同学,无不在南方打拼。留在家里的,都是后台硬、有门路,毕业就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二世祖。投资不过山海关,我再加一句,人才不过山海关!笔者就因为是东北人,所以才痛心疾首颤抖落笔,为家乡崛起献上不得不说的忠言。怎么就成了黑自己人?还丢人?我觉得你才给东北丢人!合着家人有错你包庇就是对的了?又或者您是体制内的小蛀虫,笔者这篇屁民微言让您觉得懂了您的奶酪了?多少年没这么动怒了,真他娘痛快!
文/智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