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和幸福是社区建设的理念和目标
在城中村治理与社区营建研讨会上的发言
徐景安
2016年10月28日
社区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是什么?很值得研究。现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基本上是跟着上面的指挥棒转,也由上面的各项指标来考核。基层组织承担政府管理的一部分职能,这是必要的和合理的,但基层组织的主要精力是为了贯彻、应付上级的指示,那就有问题。
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民众,那就要尊重民众的意愿,反映民众的需求,关注民众的利益。因此,提高民众的幸福感是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只有实现共享,让辖区的民众,无论是户籍与非户籍,还是长住和临时,都能享受社区建设的成果,才能使民众幸福感普遍提升。
石凹提出的共享石凹、乐和石凹,就是这个意思。有了这个理念,就会关心居民,所建的儿童乐园、布衣作坊、垃圾处理等等都是从居民的需要出发,为所有居民服务的。这些具体做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社区,但理念和目标具有普遍意义。
如果不从共享和幸福的理念出发,民生微实事,可能非户籍、农民工等由于没有反映需求的渠道而被忽视。石凹户籍人口1万多,50几万都是非户籍人口,按照现有的政策和制度,社区建设就会把这个群体排除在外,问题就会越积越多。
强调共享和幸福,一个是覆盖,第二个是均等。当然,不能一步到位,应该朝这个方向和目标努力。财政拿不出,可以动员社会资源、公益慈善。基层组织没有精力,可以聘请第三方。更重要的通过居民自治,居民互助,发动居民组织起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而不是政府包办,就算请社工,社工也包办不了那么多。石凹做的这些事,就是依靠108个志愿者,范军主要是策划、组织。石凹的经验提供了社区建设的目标、理念、路径和方法。
今天深圳与中国改革的目标、路径、方法同样没有解决。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小康、全面改革、全面治党、全面依法,这四个全面是什么关系?全面小康是目标,其他三个都是手段。全面小康是什么呢?就要惠及全民,就是覆盖、均等。现在出台了各项措施,什么都要做,没有目标和重点,也就找不到路径和方法。
我创办的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可以在石凹设一个情感护理站,由石凹的志愿者负责,我们派人輔导。他们的主要工作:了解、关注居民情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共同的问题由我们来举办专题讲座,个别的可以打我们的免费热线88851085(帮帮帮我一定帮我)。石凹有50多万外来务工,他们远离家乡,没有亲人,生话、工作、恋爱中发生问题,找不到倾诉、排解的渠道,就会发生各种问题,严重的会自杀、杀人。情感护理是思想教育的新形式,稳定社会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