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晗雅:11.24理财、学会这三件事儿 你也可以“有钱任性”


  最近流行一微酷词“有钱就是任性”,是的,这真真是极好的!我想说的是,若在理财方面吃透了三个概念,有钱任性你也可以!
  
  第一: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理财三句话”
  
  (1)每月储蓄30%工资,先储蓄,后消费
  
  (2)投资年回报10%以上
  
  (3)年年坚持,坚持10年以上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每个平常人都可以做到“有钱就是任性”!
  
  方晗雅寄语:
  
  熬夜太多,深夜难眠,习惯每晚对人生的定位、对人性的思考,或许这是目前我对自己人生的顿悟。我们已经没有可挥霍的青春,可依旧有不灭的激情。好比投资一样,不在于每一天做了多少次,而在于思考检索了多少回,看着很多人面对市场美好的憧憬,面对行情冲动的样子,就像多年前那个锋芒毕露的自己,赌性是天然的本能,自控力却决定了你是坐骑还是骑手。希望本人的总结能带动更多投资朋友们共勉可以添加方晗雅微信fhyfafa
  
  文/高级分析师:方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