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热心网友聊中国经济


在经济学家们争鸣的过程中,热心网友的力量至关重要,不可忽视。今天,我专门与几位热心网友聊一聊,关于中国经济,关于林毅夫老师,关于学术的独立性。
      经济学家圈网友魏作磊,看了《田国强:林毅夫张维迎之争的对与错》一文后指出,经济学家们,应该反思简单的市场政府二分法。所谓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是个动态过程,它因时因地因文化不同而不同,如果非要在理论上弄出个结果,可能会陷入“美诺悖论”。经济学家们也许应该听听维特根斯坦的话,语言是一个陷阱,它诱惑我们妄图去给那些无法确定的事情下定义。我苗实认为,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讨论,在经济学界是个永恒的话题,尽管不可能非常清晰,但是只要有些微作用,经济学家们,还是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继续去认真讨论。而且,在经济学家眼中,更多是一般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具体问题的讨论。也就是说,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讲的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而且,还存在一个共同前提,那就是有限政府。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国的话,政府极有可能更有为。譬如,推动改革开放,甚至对政府自身进行改革,等等。另外,和讯网匿名网友,在看了《苗实:从林毅夫引出的三个学术问题》一文后指出,林的弱点也是致命的,即他的独立性不足,依附性太重,犯了学术上的大忌。我苗实认为,说得相当有道理,林毅夫老师除了学术身份,还有政治身份。而且,政治身份透支了学术身份,进而使他的学术地位受损,甚至发生了根本动摇,这是毫无疑问的。
       草根网评论员物理汉刘邦,在看了《苗实:百家争鸣代表了社会进步》一文后指出,我常在想,台湾八十年代后完成了民主化、法治化、有限政府,为什么经济却一天天的不行了呢?大陆独裁、专制、政府权力无边、市场被扭曲,却取得这般成绩呢?以至于港台、韩国的歌手明星充斥大陆综艺节目呢?我想这是我们要考虑清楚的。林教授扎根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实事求是。张维迎等则往往妄自菲薄、言必曰希腊。苗实作者文风扎实,又耐心回应读者的问题,若多向林教授学习方法,日后定有所成。我苗实认为,{1}从台海两岸经济增长比较(1951-2011)数据表(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看,这么多年,人均名义GDP(美元),台湾一直是大陆的数倍。而且,一直保持到现在。{2}大陆1978年后到现在发展快,一方面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市场化,私有化,民营化,国际化,对民间放权让利,限制政府权力,另一方面是由于起点低,就像小孩子,当然长个子快一点,而等到二十岁以后,长个子自然就变慢了,这不足为奇。{3}张维迎教授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言必称希腊,是深知中国经济弊病之人,知之深痛之切,实事求是,有理有据,才会起而批评有政府背景的林毅夫教授。{4}不管个人观点如何,林毅夫老师毕竟是大学问家,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包括我在内的后辈共同去学习借鉴。{5}中国人口众多,世界第一,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自然不小,甚至相当大,在这种现状下,不仅仅可以吸引外资,而且可以吸引人才,包括演艺明星。
      维特根斯坦说过,一个人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时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应有的正常,显出各种病态。只有让他回归本性,才会有良好的结果,使一切显出正常。我苗实认为,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前就是如此,与世界格格不入,病得不轻。那么,改革开放后,就是不断回归本性,融入大家庭,结果越来越好,才显得更为正常了。维特根斯坦还说过,陷入哲学困境就像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在房间里想要出去,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想从窗跳户出去,可是窗户太小;试着从烟囱爬出去,可是烟囱太高。然而只要一转过身来,他就会发现,房门一直是开着的。我苗实认为,中国一直就处于这个困境,整天这个特殊,那个特殊,其实绕来绕去,本质上是瞎折腾。说白了,中国人不是多么奇怪,很正常,当然中国也不是多么奇怪,很正常,只要继承小平遗志,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把改革开放搞好了,自然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