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KPA关键绩效事件


  KPA(Key Performance Affair)关键绩效事件,是指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会涉及很多不同领域,形成许多任务,每项任务是否完成,都会对经营活动的结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些影响可能不会直接显现出来,而有些影响则是直接而且是致命的,这些事件(任务)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客户的评价、计划的实施、上级的评价、本部门职责履行,这就是关键绩效事件。

  KPA关键绩效事件的理论来源于陈镭所著的《中国式绩效——突破绩效困境》这本书,书中系统介绍了KPA在企业中的有效运用,并与KPI、BSC、MBO等主流绩效工具相比的优势。KPA有效解决了针对非业务部门很难进行量化考核的难题,通过关键事件定义,确定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设定关键事件和可衡量标准,最终完成任务。它可以有效地对非业务部门进行细化考核,从而解决非业务部门在绩效考核中指标难以量化的困境。

  KPA来源于目标、任务、上级要求、客户要求和本岗位职责,没有愿景、战略、目标绩效考核同样可以进行,较为符合目前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KPA正是以结果为导向,将企业的目前管理实际相结合,以目标、任务、上级要求、客户要求和本岗位职责为结果导向,确定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设定关键事件和可衡量标准,最终完成任务。结果清晰、容易界定,便于落实,并在实施中加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公司员工的整体绩效评价,TOP 20%是绩效表现良好的,Bottom 10%是绩效表现差的,Middle 70%的员工处在中间状态,属于正态分布状态。这就是杰克韦尔奇提出的绩效正态理论。根据KPA事件的影响结果重要程度,每个人的工作同样按正态分布,可以分为:日常事务、可挑战事件和不可接受事件。

  不可接受事件是指:该事件的发生会直接产生,公司或部门业绩下降、经营目标未完成、客户投诉、计划实施受影响、上级批评、对业务和公司运营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类事件的发生会直接起到负面作用,是一次事故。

  可挑战事件是指:该事件的发生会直接产生,有助于公司或部门业绩提升达成、有助于经营目标完成、客户表扬或投诉减少、计划实施顺利进行、上级认可或表扬、对公司业务和运营产生积极影响,这类事件的发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超额完成业绩指标、高端人才成功招聘、重大活动圆满成功获得好评、相关管理制度推行、网络升级、诉讼胜诉等。

  日常事务是指:在不可接受事件和可挑战事件之间的工作,就是员工日常的本职工作,是属于份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是相对比较流程化、重复性、固定的日常工作,这类工作都是职责所定。设定日常事务,就是让员工完成本职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不要忽视了这块内容,如果事情做砸了,就要转入到不可接受事件,而且这块日常事务工作,占员工时间的比例达到70%。如:工资按时发放、社保缴纳、计算机维护、工商年审、财务核算、拜访客户、各项流程执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