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代表了社会进步


林毅夫老师说,{1}每个经济学家根据他自己的研究,把研究结果公布出来,意见可以不统一,但不管意见怎样,都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发言权利。{2}不同意见的交锋总是好的,代表了我们社会的进步。{3}经济学家研究问题发表观点,不是为了当英雄。我苗实认为,林毅夫老师有这个格局,相当好,怪不得有许许多多的经济学家乐意就某些问题与他商榷。而且,面对思想市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林毅夫老师这样自觉来维护,以便各位同仁身在其中,如鱼得水。可以说,学术就是学术,既不能压制,也不能扭曲,更不能功利。那么,如果压制了,学术就是一潭死水,臭不可闻;如果扭曲了,学术就是千疮百孔,走向衰败;如果功利了,学术就是面目全非,俗不可耐。当然,在学术界,好事中有坏事,坏事中有好事,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在保持平常心的同时,需要我们或举重若轻,或大智若愚,或激情四射,或冷若冰霜,不一而足。
      林毅夫老师还说,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缺一不可,这是我的一贯主张。现在国内经济学家中讲政府作用的人比较少。结果媒体报道上就卡通化,突出我重视政府作用的观点,结果以讹传讹,张维迎教授就成了市场派,我变成了政府派,认为张维迎教授主张经济发展要靠市场,我则主张经济发展要靠政府。这种看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不全面的。我苗实认为,林毅夫老师有误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说是学界共识。也就是说,没有人会偏执一端,只要市场,或只要政府,来发展经济。只不过,在市场和政府都离不开的常识下,林毅夫老师偏好政府作用,张维迎老师偏好市场作用。所以,才有市场派和政府派之说。另外,无论是有效市场,还是有为政府,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限政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直至现在,林毅夫老师至少没有明确这一点,或者根本就不乐意去明确承认这一点。
      草根网评论员物理汉刘邦,在看了《苗实:我不赞成把林毅夫钉在耻辱柱上》一文后说,书生误国,谁也不能将林毅夫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越有限的政府越无为,越强大的政府越有为。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仅靠市场一条腿是不行的,不然蒜你狠、姜你军、辣翻天层出不穷。林先生不只是为政府背书,是真正明白了经济学的奥妙就是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缺一不可。而有为的政府到底是什么则不可言说,因为那是一个政治问题。这反映了林先生比一般的经济学家的老辣之处。我苗实认为,这位评论员,当然讲出了某些道理。但是,认识还有不妥。譬如说,没有人说过,仅凭市场一条腿,就可以经济发展,而事实上,市场和政府各有分工,一个是运动员,一个是裁判员。而且,越是政府强大越是有为,正是中国当下的问题所在,市场严重扭曲,政府无边无界,所以才需要厉行法治,建立有限政府。也许,林毅夫老师确有老辣之处,但是学术无禁区,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没有一代又一代中国经济学家之间不断争锋,改革开放成就就不会如此辉煌,整个社会就不会如此多元繁荣,一个汗水中国就不会向灵感中国转型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