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文笔墨:用艺术铭刻不堪回首的历史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了总结和评价: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
历史已有定论,发生在文革期间40年前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不仅影响了2000多万知识青年的一生,而且冲击了这2000多万知青的父母、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可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像一道狂飙,在中国历史的平面上轧出了深深的轨迹,永远不可磨灭。
在重庆,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遗迹不少,涵盖衣、食、住、行、游勾起一代人的情怀,如大队长火锅、知青山庄、知青旅舍、知青文艺演出……
重庆洋人街留存一段文革破碎的历史。“我们不是赞美文革,而是再现那个荒唐崩溃的年代破碎的历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历史教训。”天地公社的管理者刘美高这样对我说。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
画家刘昌义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视觉、情愫,这是需要勇气的!他说:中国知青这段历史,因受当时国情,政治,经济条件限制,约束,历史的照相机下的镜头画面是有很大的偏颇的。这些场景是充满悲情,迷茫,激情中隐含着人生的不幸,冥冥中又预示着一种希望。
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环境,服装,道具,场景加上人物,充满了画意与一种有别于其他画面的美感,所以是我不断追求,创作的源泉。
萧伯纳名言: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另有一译为:人生有两个最大的悲剧,一个是你所盼望的没有得到,一个是你所盼望的终于得到了.There are two tragedies in life.One is not to get your heart's desire.The other is to get it.George Bernard Shaw,"Man and Superman"。
笔者对文革持否定态度,对画家用艺术反映历史表示尊重,因为历史归历史,镜鉴历史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
刘昌文简介: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1952年生于中国重庆,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92年英国大卫.史密森古典油画与材料技法研修班结业。作品曾多次参加四川省,重庆市美展并获奖。中国风景油画展,在中国香港,台湾,以及马来西亚,日夲等国举办的中国油画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者以其人生经历用油画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客观反映1966-1976十年文革期间中华儿女的命运与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在中国美术文革绘画作品中独树一帜,深受中国大陸以及世界各国人士爱好,收藏。1998年应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主席约翰.威尔逊先生邀请在美国芝加哥湖畔艺术中心举办个展。2003,2005年在中国香港由世界画廊为其举办个展。多次参展中国艺术博览会,《红流》等作品获2004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2007年通过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会艺术品价值标准评定。2007年被中国商报评为“十大最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家”作品相继被收录进《艺术中国》《2005-2008中国绘画年鉴》《中国艺术大家”等大型中国艺术文献,《中国当代名家精选-刘昌文作品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蔡律 2016年11月
昌文笔墨:用艺术铭刻不堪回首的历史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