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战略管理精髓,需要理解四个“分”字。西方管理学最核心的思想首先是“分工”。提到“分”,一向讲究“和为贵”的中国人总认为“分”暗含不和谐的意思。其实,“分”有时候也是时代进步的证明。比如,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有过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伴随着农、牧业分工,出现了一些专营农业的部落和专营畜牧的部落,养牛专业户、养羊专业户等,这样的“分”就是经济进步的标志。
在西方管理学中,“分”是指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比如,销售部就是服务客户的,市场部就是研究市场的,产品部则是负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随着分工的出现,出现了不同的岗位,就像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一样,企业的员工也从多面手向专业能手转变。岗位分工就是一种进步,和社会的进步分不开的。粗放经营时期对一个人的要求就是什么都能干一点,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高造成的。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产品质量和美观度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能干一点,但什么也干不好,那就不如专注于一个方面。另外,从企业发展来看,随着工业的进步,社会化大生产流水线作业普遍应用,员工需要岗位化,不可能一个包装工还要负责生产产品的事情,两个岗位之间来回跑。如果分工不明确,一个人的能力体现不出来,有了分工才能清晰地判断这个人到底适合干什么,不至于让人才错位。
随着分工的出现,出现了很多管理方法,定岗定人、各负其责等,都是基于分工出现的。分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意味着“各人自扫门前雪”。分工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始的,合作是前提,员工之间需要团结,需要沟通。否则,如果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样,我看到你我不说,你看到我你也不说,分工就达不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分工”之后还需要“分步”。分步是指做事要一步一步去做,是基于生产流程的需要产生的,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流水线”。因为生产流水线出现后人的劳动简单化了,员工需要明白在哪个流程环节上操作,这就产生了“分步”。比如,食品厂的包装工需要等产品生产出来后在包装环节工作,这就是“分步”。“分步”的目的是为了用流程控制风险,防止员工不按程序操作引起安全生产事故。
“分步”不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分步骤,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按照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分步进行工作。比如,企业的战略发展计划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之分,要实现这些计划就需要分步,制定出每一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企业各部门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分步骤去实现它。因此,工厂化管理主要是“分步”,清晰的“分步”能带来高效率。
但是,就像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一样,管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的。管理是动态的,管理者要根据岗位职责对先“分工”还是先“分步”灵活运用,这才是管理学最终的追求。
分工、分步之后,第三个就是“分层”。“分层”是指企业的组织架构。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还做不到分层,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谈到这一点。
大企业、大集团公司中的管理架构是分层的,最上面是董事会层、总裁层、总经理层,中间是各部门的经理层,下面是班组长等,这就是分层架构,分层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等级。往往大企业、大公司的组织架构层层叠叠,等级观念十分明显。
西方管理学有这样一句话,“底层是标准,中层是流程,高层是目标”。也就是说,对不同层面的人需要施行不同的管理标准。之所以说底层要讲标准,是因为员工作为执行者,只需要按照标准做就可以了。比如饭店的服务员只需要考虑服务到不到位,动作规范不规范就可以了。作为中层,才需要关注流程,因为流程可以带来效率。流程也叫路径,比如我是坐火车回去还是坐飞机回去,采取不一样的流程最终效果是不一样的。但是坐飞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天气要好,钱要充足,这说明路径和外部环境、资源都有关系。因此,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要多考虑流程,考虑怎样做可以带来高效率。高层讲目标,是因为目标和结果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家追求大目标还是追求小目标给企业带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如果说上面三个分都是涉及岗位、工作的话,下面这个“分”会让人分外激动,因为最后一步是“分钱”。人和人合作首先要解决利益问题,人都是有利益选择的,靠感情留住人是有限度的。分钱就是解决利益问题。
也许有人要问,管理还要管“分钱”吗?“分钱”不是财务的事情吗?不是,“分钱”是管理者的事情,财务只负责执行。
“分钱”代表着公司有利润,有好的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是需要被激励的,古人就懂得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激励作用。“分钱”不一定都是重赏,及时奖励也可以让员工感受到领导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从而以愉快的心情开始新的工作。员工心情愉快,工作效率就会提高,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
另外,激励是和考核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考核及格或者超越领导期望的员工才应该得到奖励,对于那些表现不积极、业绩不突出的员工不应在分钱之列。科学管理主要回答用什么样的标准检验员工干好的问题。
“分钱”除了是对员工的激励外,股东之间的分红也涉及到投资者的利益。企业赢利中有多少用于股东分红,多少用于员工奖励,多少用于企业的再生产,这都是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规模小、利润少的时候,谈不上给股东分太多的利益,要用于企业的再生产。有些小企业刚赢利就开始分红,短暂的皆大欢喜后企业失去长期的发展动力。因此,企业发展初期要用一定的资金留作积累,等企业做大,获取丰厚的利润后,才谈得上分取红利。此时,员工和股东的回报都会大。这样的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才会增强,才能和员工保持长久的关系。凭借员工强有力的支持,才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总之,管理学的核心就是讲一个字——“分”。把这个“分”字搞明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分步执行,就懂得战略管理的精髓了。
著名战略专家李江涛教授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创造性提出企业改造计划,专注于战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着力于现代企业的改造与能力提升。咨询热线:13811134461(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