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组织中常常谈到心态问题,究竟是谁的心态有问题?老板还是员工?
为什么现在的组织变革难以推动?是技术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为什么现在组织花了很多钱给员工增加福利,而员工反而会愈加不满?
为什么引入原来越多的管理工具,而员工反而更加焦虑,效率却没有多大改善?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完整的EAP包括压力评估、组织改变、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多项内容。
EAP实际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西方,来自工人们的过渡饮酒行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萌芽阶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对军需物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各个工厂不得不对工作效率进行精确的计算,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提高他们的工作强度,在这种生产力最大化的压力之下,员工影响工作效率下降的因素受到了极大重视。50年代EAP得到了快速成长;六七十年代,EAP进入了发展成熟阶段,对员工的援助项目由酗酒、吸毒、滥用药物扩展到家庭暴力、离婚、精神抑郁等方面,EAP把服务对象扩展到员工家属,项目不断增加,内容也更加丰富,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播。
对于我国来说,最早的企业EAP服务出现在2001年联想客户服务部;目前,中国移动是开展的规模最大、最深入、最广泛的一个机构;EAP不仅仅是相对系统的员工帮助工程,同时也是员工的福利方案,它通过对员工的辅导,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帮助处理员工关系的死角,削除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而能增加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形象。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使EAP在融合过程中,出现很多排异反映,中国国民对个人隐私的重视也从一定程度阻碍了EAP的深入发展。
管理者的领导力也体现在对员工的关爱方面。如果你不能够了解你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不关注他们的内心,你不可能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也就无法开展后续的工作。你会和团队会越来越远,我们所做的工作也就会浮于表面,无法深入的开展。EAP是个新兴的学科,但是他却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关爱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心在哪里,爱就在哪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的每一个层次,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需求,我们没有满足,在组织里都会出问题。作为企业的HR,关注企业员工内心所想,做出预防和解决,是EAP的核心。
心灵和谐,个人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这是个递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