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吸金”到“投资”】
回顾从改革开放初期大量招商引资到今天积极拓展海外投资,现在中国作为全球投资领域的后来者,中国企业的登场并非一帆风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低迷之际,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的频频亮相,一度让一些人内心五味杂陈,甚至有媒体炒作“中国买下世界”,其潜台词不乏疑虑和偏见。但是,中国正从国际贸易大国向境外投资大国演进,这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历史性跨越,目前的中国已经形成了贸易和投资双轮驱动的格局。
过去十年,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依次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三个最大接收国,获得先进技术、资源,以及保证投资回报的市场透明保护机制,显然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考量。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爆发式增长,“投资大国”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另一个注脚。截至目前,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额已经达到2260亿美元,几乎为2015年的两倍。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亚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跨国并购额首次超过欧盟,这其中,中企的贡献最大。
中国虽已经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完成了从“吸金大户”到“投资大户”的华丽转身,但发展的道路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中国出口延续了9月的下降态势,10月出口延续降势也显示当前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依然不牢固。楚昊味芯fxsfch认为现在的问题就是中国出口下降,那如何扭转出口扭转下降态势?接下来楚昊从三个方面谈谈,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
第一是拓展新市场,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是中国出口的重点市场,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扶持外贸、鼓励出口的利好政策出台,比如提高机电、成品油等400余种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至17%的政策已于11月1日起执行,这是促进中国出口最直接的方法,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个人是看好的。
第二是加工贸易的减少,我认为是直接导致出口下降的直接原因,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加工贸易占了出口量的大头。然而,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环境压力的增大,很多出口加工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搬迁,要么转型升级,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加工贸易的减少,出口总量必然也会减少。
最后是人民币升值,次贷危机后,人民币对美元总体趋势是升值。2007年的时候,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7快多。现在呢?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块多。目前,尽管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还没破7。事实上,也不可能破7。人民币要走出去,要国际化,要成为世界货币,长期看对美元必然保持升值趋势。如此三管齐下,相信中国出口一定会扭转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