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听到入情时:创作国画心经有感
时间:2016-11-16 14:20
来源:李砚宗书画网-砚宗艺评
作者:李砚宗
我看法学书籍,也看佛学书籍,还看基督教义,甚至还看风水周易;我主攻中国传统山水,也喜爱西方现代艺术;使内心坚定无比的就是我不迷信一家之言。自从我决定创作国画《心经》以来,必须弄懂《心经》传达的是什么内容。经过长期听经、念经、抄经,终于感悟到《心经》是人生的大智慧、是正能量。
我曾写过《书法家胡跃琼老师赠李砚宗心经》,可见抄写《心经》的确有三大好处。《心经》犹如我们生活用的洗涤剂,可以洗涤我们内心曾被污染的这颗心,只有心洗净了,心才能安定下来,不再浮躁,不再迷茫。人之所以走歪路、犯罪,都是心不干净。只有心洗净了,胸襟就开阔了,视野就打开了,智慧就进来了。《心经》是佛教巨典但她绝不是迷信。如果谁把《心经》说成迷信,说明谁患了“痴”病中毒太深了。痴,就是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有句网络语言“回家洗洗睡吧”,说的就是这种病。
我们往往教育别人的时候总是条条是道,自己遇到了却又做不来,这是患了“嗔”病。嗔,就是对不顺自己心愿的、逆的境界产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说白了就是心胸狭窄所致。虽然难治,但经常听经念经即可痊愈。
人的心是需要经常清洗,有了尘埃就要经常擦拭。洗衣用水需要淋洗三遍,洗涤内心也需要每天诵三遍《心经》、二十一遍心咒。《心经》是一部较为难理解的巨典,但紧贴我们的生活、事业和财富,将人生这些事看得真真切切地透彻,是人生的大智慧,是正能量。只要坚持每天听经、念经、抄经,就能顿开云雾,豁然觉悟!
人生在世变化繁杂,有时会迷乱了双眼,看不清方向,错过身边的人和事。来来去去,是是非非,来也空空,去亦空空,如何修得一颗菩提心,只有《心经》为我们拨开云雾见青天。
谁都曾有过去,也曾相逢在最深的红尘里,花开之时,才明白人生不过是一场聚散离合之事,如萍水相逢,结一段如莲的心事,开在红尘深处,虽然很美好,但已经化成一缕轻尘,如梦,似幻;瘦成一剪秋水,如烟,似雨。
也曾有回忆,也曾有过漫不经心的别离,在花落之时,我曾把一盏茶喝到无味。伸手,抓不到镜子中的花、水、月;抬头,却看见了云卷云舒。此岸也罢,彼岸也罢,擦肩而过无数次,几度惊鸿,情在无语中,爱在不言里。生命本来就是无常的,在俗世,生老病死充满了欢乐与悲伤。夜深人静,始终觉得,那些能在红尘里重逢的有缘人,是有着一颗如明镜的菩萨心,是三生石上写下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盟约。是行善的结果,是千年万年以来佛祖最好的赐予。曾几何时,我也可开始喜欢那些禅意悠悠的文字,钟情于禅房深处那份如水的幽静,聆听那些云水禅心般的梵乐。行走在尘世中,偶尔也会微叹,叹得失,叹错过,叹这一生光阴不长也不短。岁月催人老,我们却败给了时间,慢慢的学会笑而不语,痛而不言,习惯了失之不悲,得之我幸。人生没有完美,总是会有缺憾的,所谓的完美,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痴心做祟。所谓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受,只要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它一直都在你身边,一株草,一片云,一首诗,一幅画,你都可以为之折腰感动。总要走过山,淌过河,才能领悟沿途的风景。人生,只有不断的前行,可以修得月白风清的淡定,心淡如菊的从容,才能真正懂得包容和感恩。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