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放小程序公测 史上最强攻略助你抢占先机
终于来了,昨晚10点多,小程序在大家准备睡觉的时候,突然开放公测!此次小程序公测,开发者可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并允许将产品提交至微信公众平台审核,但暂时不支持发布。
此前在1月的微信公开课Pro版现场,微信团队就提到,微信将在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基础上,推出应用号。9月底,微信将应用号定名为小程序,并进行内测。而这一举动,微信试图在微信平台中建立一个小的应用生态系统,似乎相当于微信版的App Store。
根据微信团队此次的介绍,目前开放注册范围为企业、政府、媒体及其他组织,个人微信公众号暂时无法参与小程序公测(微信小程序设计指南)。
小程序的注册方式:
登陆微信公众平台注册小程序,完成注册后可同步进行信息完善和开发。
小程序信息完善:
填写小程序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头像、介绍及服务范围等。
开发小程序:
完成小程序开发者绑定、开发信息配置后,开发者可下载开发者工具,参考开发文档进行开发和调试。
提交审核和发布:
完成小程序开发后,提交代码至微信团队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发布。
如今小程序已正式开放公测,而它的出现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又会给创业者带来哪些机会?
最初,小程序的形态被描述为:“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即用即走、随手可得、通过扫码或者搜索获取。
根据官方表述和流传出来的关于小程序的技术接口来看,通俗一点的说,小程序其实是微信提高了自身对于HTML5的特性支持能力,开放了更多的系统调用。可以预见的是,微信里H5产品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加载速度,和更多的功能。另外,当iOS、安卓不用分别开发,微信做了所有的兼容事情。
◆ ◆ ◆ ◆ ◆
为什么会出现小程序?
对微信来讲有三个渠道,就是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占据用户更多的使用场景,占据更多的服务入口。另外,小程序里可以实时的沟通,高频的应用在小程序里会更有看头。
考虑到小程序对整个APP市场的影响,毫无疑问会对现有的APP生态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之所以推出小程序,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构建和扩充微信生态链,让微信更具开放性。
◆ ◆ ◆ ◆ ◆
小程序是一个生态
小程序统一的入口——微信客户端,目前也有了自己的开发语言,它叫UI,这个语言我们可以叫VLAME,目前小程序也提供了比以往任何API文档更详细的,包括设计的规范,审核的规范,运营的规范等等,这就是一种生态。然而新的应用场景,在别的生态里的东西会迅速在小程序里出现一波,就是这些小的程序,还可以基于小程序在微信里离线完成。进行实时交互,建立一套新的社交体系。
小程序,实际上就是微信基于服务号的基础上对提高企业服务能力的一次尝试。由此,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形成了并行的微信生态四大体系。
1、一个大平台打造了这个生态
2、为所有开发者提供统一的入口
3、有统一的开发语言
4、对 UI、运营等方面有严格的规范
5、平台与开发者分成、共赢
图示如下:
◆ ◆ ◆ ◆ ◆
这个生态的机会在哪里?
1、微信对小程序定义是即用即走,意味着新的应用场景可以让用户马上切入到他的需求。其他生态有的东西都可以搬过来,“我搜北京到上海,可能马上就会展示北京到上海的机票。”
2、能补足腾讯缺口的东西,小程序里可以实时的沟通,它有足够的体验,让小程序成为一个高频使用的产品,满足高频体验上的需求。小程序也有能力,并且很有可能腾讯是语序开发者在里面去构建一个新的关系链。
3、ToB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ToB的业务可能会是小程序很吃香的一个方向,“比如像我们团队人不多,但是我们也用了两个功能工具,微信跟Web沟通,我们也用了企业,内部沟通,既然微信成了我们最大的入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场景搬进去?”
4、因为小程序的限制,营销需要有新思路。对任何的产品来讲,都需要三个号一起玩,订阅号负责每天推送,服务号可能是要首先满足低频的需求。但是服务号在小程序和订阅号之间存在感会越来越弱。
5、通过媒体的属性引导下一步动作,电商是很自然的,可能还有社区,还有别的,但是纯粹做媒体的话,小程序很不合适。
虽然微信会一如既往在营销上做很多很多限制。相对于开发App,小程序推广成本更低,做一个微信号是一个更符合精益创业,一种更符合MVP的开发模式。
接下来,是App还是小程序?创业者和开发者还是要想好怎么玩好小程序。
◆ ◆ ◆ ◆ ◆
小程序开发中要注意什么?
做电商、做新闻、做客服……微信小程序让不少创业公司在公众号、服务号之外又有了多一个与用户接触的渠道。不过微信是有底线的,以下这些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出现在小程序的运营中。过度商业化《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强调了小程序需要符合的价值观: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让创造发挥价值、好的产品用完即走,以及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在切实符合用户的合理需求和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微信小程序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为海量微信用户提供具有持续价值和高品质的服务。
所以,小程序本质上应该是提供服务的产品,它是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的补充。所以通过在小程序中卖广告的方式获利,显然不符合小程序的价值取向。
小程序组团互推、诱导分享
互推是很多微信公众号提高粉丝数量的重要方法,虽然这种推广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并不代表它符合微信平台的规则,微信也已经处罚了部分进行违规互推的公众号。
那么小程序的推广是否可以抱团呢?当然不行,微信已经明确规定:
微信小程序功能的使用,不应依赖于其他微信小程序,即不得以添加关注或使用其他微信小程序为条件;未经允许或未经腾讯公司授权的情况下,也不得展示或者推荐其他微信小程序。
至于诱导分享,我们已经看见了 Uber、易到用车的惨痛经历,对此无需太多介绍。根据运营规范,几乎任何一种企图引诱用户转发小程序,或者要求用户必须关注某公众号才能使用小程序的行为,都将导致你开发的小程序无法通过微信审核。
不合理获取、使用用户信息
很多有安全意识的程序员都拒绝随便在 app 里填入自己的隐私信息,所以在开发小程序时,也请各位多加留意,高抬贵手,因为微信不仅禁止任何不合理、不合法地获取用户信息的行为,还要求在微信小程序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只可以在特定的微信小程序内使用。
简单来说,开发者不可以要求用户在输入手机号、生日、家庭住址之后才能使用小程序。
当然,如果你在经过用户同意后收集用户数据,这还是可以的,但是你只能将这些数据用于特定的公开用途,而且不能对其他用户显示这些个人信息,更不能私下复制、存储这些信息用于其他用途。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你开发的小程序需要收集用户数据,那请遵守以下准则:
-
提前征求用户许可;
-
公示用户信息的用途;
-
保持数据的绝对保密。
风险,在任何平台都有。有人说,基于微信开发产品,把数据都交给腾讯,万一有一天腾讯把我封杀了怎么办?说实话,你还真不能怎么办。
8 年前,还没有 App Store,iPhone 还没那么火的时候,没有那么多人相信,智能手机可以作为各种服务的入口,如果往回推 10 年,在 PC 软件盛行的年代,也没有那么多人相信,浏览器可以作为入口。
入口一直在变化,可能 3 年后,会出现更好的智能设备,替代了手机,到那个时候,很显然是要顺应这个趋势,在这个新的设备上建立入口。
没有哪个平台是永恒的,如果现在还抱着原生 app 的体验更好这个角度去思考,绝对不是最优解。愿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口,小程序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小程序不久将会占领微信,手机的桌面会慢慢因此变得简洁起来吗?大家拭目以待!
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