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经济转型与社会转轨,每一个个体、家庭、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面临着急剧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巨变的社会冲击影响着我们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念,从世界范围来看,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思潮也对当代所有人的精神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在这样的一个当下,我们重新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思想中去寻找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这是我们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取决于这个民族思想的高度,而这一切将以传统文化思想的挖掘、传承与发展为基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激发起了汉阴文化学者李家成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书写传统文化的热情。汉阴历史文化既厚重,又充满神秘色彩,他就将家乡作为研究对象。这方面,年近八旬的他也有条件,一则亲身经历了汉阴民国至21世纪初许多政经、文化、民俗活动,二则亲眼见过汉阴遗留下来的诸多古建筑、古遗迹,三则亲耳聆听了不少老人述说的汉阴乡土记忆,四则能静心查阅省内外大量有关汉阴的文献史料。一次次与汉阴历史文化擦肩而过的经历,促使他数十载潜心调查研究,不断求索、反复论证汉阴历史文化。终于苦尽甘来,有了可喜的收成,前几年出版了《汉阴风情》、《汉阴研究》。近几年,他对汉阴历史文化的探索,深入了一步,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收获,陆续写了不少文章,发表在报刊、网站和博客。近来,他将这些文章集结成《汉阴拾韵》出版,也可算是对《汉阴风情》、《汉阴研究》的补充,并由此构成李家成的汉阴历史文化三卷本,也是汉阴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系列专著。他还有与汉阴有关的另两部著作《汉阴古诗选注》、《汉阴古今人物》。
可以说,他用一生的时光,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将一件又一件恰似“文物” 的东西修复回曾经的模样,也让岁月深处那些沉睡着的故事碎片再度苏醒、拼合、浮出水面,也让这些“文物”不再仅仅是文物——透过它们,让人们能仿佛听到数千年历史那温柔而丰盈的诉说声。这就是他编纂“三卷本”的初衷。
《汉阴拾韵》秉承求真、求是、求正的原则,力求以科学系统的方法,甄采考索,梳理坠绪,博观精鉴汉阴数千年社会文化之流变,进行纵深研究,编辑成了汉阴史上这本重头书,分了【史海拾贝】、【老城记忆】、【凤堰解读】、【 双河写真】、【怀让文集】、【考古发现】、【碑海钩沉】、【灾害回眸】、【汉上杂俎】、【昨夜星辰】、【民风民俗】、【汉阴美食】、【民间歌谣】、【宗教文化】、【散文诗词】等篇章。通过对汉阴历史文化的评述、分析、研究,使世人更多、更正确地了解汉阴。
多年来,他为汉阴及安康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呕心沥血,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主张,大都被直接或间接采纳,有些未被重视,可能囿于领导人的认知水平或现实条件。尽管习惯势力多么强大,他的呐喊多么无力,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老共产党员,他还是要说,还是要继续书写,权当给汉阴及安康后辈人留下一笔文化遗产。
秦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