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竖一
据新华网报道,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至2015年12月,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
事实诚如上述新闻所言。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确实已呈现典型的新常态。
最近三年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第五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力推下,在众多有识之士的积极促进下,中国逐步确立了网络强国战略,而亿万羲黄子孙正在努力地践行着网络强国这一战略。
直言不讳地讲,中国互联网上至今存在大量乱七八糟的信息、令人不齿的行径,以及某些层面滥用公权力的现象,其或有悖人类美德,或有违法治精神,或有害社会,或有损公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意见领袖、网络大V,包括但不限于时评人等在内的一部分其他言论者,也时常发表一些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类很不负责任的观点,甚至有意无意地引导广大网友“误入歧途” ……而厚着脸皮自诩,或相互吹捧为追求个性解放、尊重所谓的人权,云云。
究其根本,则是因为当下整个中国社会普遍缺失人文精神。
那么,何谓人文精神呢?百度百科有云:“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诚然。但是,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时地历经列强侵略、欺凌,而中华之政权亦不时更迭,政局常常动荡;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亿万羲黄子孙普遍如同着魔似地制造人间地狱、炼狱……结果,源远流长、滋养、护佑中华民族成千上万年的人文精神,在很多地方几乎丧失殆尽。
不过,或许是苍天有眼,或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第五代中央领导集体主政后,作为涵养、培植人文精神之沃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被中国社会所重视,而越来越多的羲黄子孙乐于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其作为行动指南。
非常可贵的是,一些半官方或官方机构,以及不少民间团队,亦特别清楚地意识到人文精神的涵养和培植,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据媒体报道,2015年9月29日,共青团中央影视中心中国少年国学院、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杭州文康文化创意工作室等机构联合推出了“人文化来——怀念南师怀瑾先生暨《父亲•南怀瑾》新书发布会”。
实际上,“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志在“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根本,以诸子百家、当代文化思想为两翼,分别从儒家‘立己立人、敦品励行‘、道家’全身保真‘、佛家处世出世间的般若’明心见性的智慧‘以及各家思想入手,结合时代特点,敦正人心”的立身国学教育网,是“隐身”其后的“人文化来”之专题的真正策划者、推出者、践行者,而立身国学教育网总编辑张彦(了义)则是其最主要的负责者。
概而言之,笔者罗竖一认为,新常态下网络强国亟须强化人文精神。否则,网络强国将会成为徒有虚名的网络大国,甚至沦落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文/罗竖一)
罗竖一:新常态下网络强国亟须强化人文精神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