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以来,我持续撰写林毅夫学术批评,累积下来已经有三十五文章,包括本篇文章,它们分别是,我不支持林毅夫先生“放卫星”,致某位当红学者几句忠言,请不要热衷为林教授“捧臭脚”,新结构经济学恐怕无新意,张维迎.林毅夫和马克思,从批林毅夫看中国之反省,我与林毅夫教授的主要分歧,对林张之争的一孔之见,深化改革首尊规律得人心,与林毅夫先生的一个对话,《十批林毅夫》一文的几点反思,我为什么批评林毅夫先生,北大林公度量大如海,抱道不曲,拥书自雄,与林毅夫一说中国经济,与林毅夫二说中国经济,与林毅夫三说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之间重在平衡,林毅夫学术的中国背景,从林毅夫学术梦到的国学警示,从耗散结构理论观林毅夫学术,这是中国经济大是大非的争鸣,被攻击和再探讨,林老师获诺奖可能性浅析,我与林老师认知差异浅析,对林老师的中国梦之浅析,驳学术批评以来所受质疑,我支持NSE研究中心,新结构经济学的三点思考,评论新结构经济学至少不是坏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想到的,批评者不只有批评,我为什么一直反对政府对产业进行所谓的因势利导,新结构经济学之问,我思想之不变与变。
当然。经历了三年多时间,我的思想有不变和变两条线。其中,不变是三个,其一是反对大政府的立场没有变,其二是反对政府对产业进行所谓因势利导的立场没有变,其三是反对中国模式的立场没有变。变,一开始直接反对包含政府对产业进行所谓因势利导的新结构经济学,接着支持不包含政府对产业进行所谓因势利导的新结构经济学,最后认识到新结构经济学有多种模式,而大市场小政府模式是自己心仪的目标模式。客观上讲,我对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是随着林毅夫学术批评不断拓展而逐渐深入,由懵懵懂懂,到日益清晰,是一个复杂的曲线,而不是简单的直线。更进一步讲,新结构经济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中,不要说一般研究者,就是创立者林毅夫老师及其团队,心中更多是充满新奇和疑惑,而不是成熟和明朗。记得,我对林老师说,您好,林老师,学生我历时三年半,写了一个小册子《林毅夫学术批评》(见附件),极有可能是您来大陆以来学界对您最严厉的批评了,而且没有之一,恳请您海涵再三。当然,由于学生我学识浅薄,文中肯定错误不少,万望您不吝赐教,学生我一定检讨改进,以后多宣传讲解正确的新结构经济学。林老师回复说,苗实,感谢发来你的书稿,我是欢迎批评和争论,对于学者来说,不怕别人误解他的理论,而是怕别人忽视他的理论。批评即使错了,至少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严谨的评论是不能根据报纸、网络上断章取义的标题来进行的。另外一个理论是不能用另外的理论或观点来证伪的,而仅能从一个理论的内部逻辑是否严谨或根据理论的逻辑所做得推论和所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是否一致来证伪,这样的评论和争论才能推动学术的进步。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尽管一直反对政府对产业进行所谓因势利导,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许多政府进行产业干预失败的例子,但是我不否定政府对产业干预成功的某些事实。譬如,在陕西眉县的猕猴桃产业,就存在强烈的政府产业干预,目前看还是不错的,甚至是成功的。无论是发放免费猕猴桃苗子,进行种植补贴,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农户去新西兰考察,举办猕猴桃节,外出推广宣传,支持猕猴桃龙头企业,还是优待猕猴桃客商,前前后后都有政府的身影。当然,深入调查了解以前,我确实认为农户的自发自主行为是根本的所在,政府的作用无关紧要。所以,经济学错综复杂,一时不能判断孰对孰错,甚至永远会处在无休止的争论之中,没完没了。